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沈英森:学好中医需要“ 熟读、勤练、博览、精思 ”

沈英森:学好中医需要“ 熟读、勤练、博览、精思 ”

沈英森(1941--)历任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针灸培训中心副主任、主任,首任中医学系主任。2003年起担任第三、四、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图为沈英森教授在“大医精诚”岭南名中医视频拍摄现场接受采访。

2018年1月10日上午,沈英森教授来到了“大医精诚”岭南名中医摄制组在广东省中医院搭建的摄影棚内。

▲沈英森教授讲述学医历程

沈英森教授1967年7月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历任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针灸培训中心副主任、主任,首任中医学系主任。擅长于治疗内科杂病,尤其对脾胃病及肿瘤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主编及参编《岭南中医》、《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发挥》、《常见肿瘤的中医防治》、《中国宫廷医学》等20多部著作,发表“中医治肾五法”等论文40余篇。

▲暨南大学中医学院院长陈家旭教授对话广东省名中医沈英森教授

“长期以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一个人做中医还不行,还需有更多的学中医、爱中医、用中医,这样中医才能发展壮大。”沈教授说。

沈教授说目前中医的教育和大众的接受都很好,也还有不足之处。比如说,有些人觉得中医很玄,不好把握不直观。能否像西医的临床诊断,比如说肝功能按某些指标或者症状它不正常的,我们中医能不能定出一个标准?

▲沈教授勉励年轻的医生要“ 熟读、勤练、博览、精思 ”

沈教授他常用“ 熟读、勤练、博览、精思 ”这八个字勉励年轻的医生。要做好医生必须要这样,因为不熟读经典,不勤劳地训练,不经过自己的思考、反复琢磨,不可能作为一个好的医生。

沈英森教授自己也是这样做的,沈教授带来了跟随了他几十年学医生涯的“宝贝”。

▲沈英森教授展示父亲手写的医书

▲摄影师陈同、李均源、美术指导查继红从不同角度抓拍沈英森教授笔记

▲这些散发着年代气息的书页,都是沈英森教授手写的笔记,猜猜是哪位摄影师拍摄的?

▲大概每一个中医人,都能写得一手好字

▲沈英森教授现场书写“大医精诚”

▲沈英森教授与陈家旭院长、沈教授学术继承人张军教授和同事合影

▲沈英森教授与摄制组工作人员合影

更精彩内容,敬请期待广东中医药微信公众号后续发布。

五千年的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广东作为岭南医学的故乡和南药主产地,中医药发展源远流长。广东省中医药的发展,离不开党和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心支持、中医药人的坚守和传承。

“大医精诚”岭南名中医视频项目,计划用三年时间拍摄完成岭南地区300位名中医,第一季拍摄100位岭南名中医,得到了康美药业冠名赞助,中智药业、广东一方、四川新绿色特约支持。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和人士关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多渠道、多形式地传播中医药文化!

希望大家能够持续,关注“广东中医药”官方微信,我们也会陆续放出花絮!

拍摄相关事宜与建议可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工作组邮箱:lingnanmingyi@163.com
电话(同微信):18026331605、15911051605

福利来了!一号难求!
摄制组公开征集名医现场问诊患者。
在本文后留言,即有机会获得名医问诊机会!摄制组甄选后,将联系确定具体问诊的时间和地点。
1、主诊专家:包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邓铁涛中医学奖获得者、省名中医。

2、留言内容:姓氏、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病史简述。
3、相关费用:问诊免费。患者交通住宿、及可能产生的医药费用等由患者自理。

4、患者隐私:摄制组保护患者隐私。■

【来源:广东中医药“大医精诚”岭南名中医摄制组】

延伸阅读
国医大师禤国维:关键在于我们脑袋里是不是装着中医思维!
国医大师周岱翰: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这是中医治疗肿瘤的特点和优势
蔡炳勤:中医手术源远流长,《黄帝内经》中的“九针”显然就是中医手术用的
刘茂才:“脑主神明”不是离经叛道,它和现代医学更能融会贯通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