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转」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圳以“放”促“改” 交出满意答卷

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圳以“放”促“改” 交出满意答卷
转自公众号:中国中医药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EzNTAyMg==&mid=2650894783&idx=1&sn=35cbf18641162514458edb69ad70abdb

▲关爱女性健康——宝安中医院(集团)名中医为市民义诊

广东省深圳市启动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以来,围绕“中医药协调创新”主题,通过推动社会办医、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打造“互联网+中医药”模式等,助力健康深圳建设——

以“放”促“改” 深圳交出满意答卷

30多年前,改革开放潮起南粤,广东省深圳市勇立潮头,成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这个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经历了沧桑巨变,却保留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情结。深圳“懂中医、信中医、用中医”的氛围相当浓厚,在街头巷陌,总有大大小小的中医诊所,几乎每家药房,都能找到中药饮片。

2009年,全国中医药综合改革大幕拉开,2016年12月,深圳市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为广东省首个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2017年4月,深圳正式启动试验区建设,加入改革大潮。在2017年底召开的深圳市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总结交流会上,深圳市卫生计生委主任罗乐宣说:“围绕‘中医药协调创新’主题,深圳的试验区建设已成效初显。”

放开手:让社会办中医活起来

深圳今日的成功,得益于开放的姿态。在中医药工作的举措上,深圳也以开放的姿态,投入了改革的浪潮。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坚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政府要有所为,在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市场要有活力。

深圳响应号召,尝试破冰,在鼓励社会办中医上,敲下了一记响锤。相继制定《社会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推动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取消了对社会办中医在选址、距离、数量等方面的限制,打破了社会办中医的“弹簧门”“玻璃门”,目前全市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达685家。

深圳市放开中医师执业地点限制,率先实施中医师执业一址注册全城通用;建立了政府购买中医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机制,放开民营中医机构进入医保限制,47家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已成为医保定点单位;对基本医疗服务量占一半以上的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的用水、用电、用气与公立医疗机构同价;支持社会力量发展中医医疗机构,培育连锁中医医疗机构发展;深圳福田区组建“1+X”区域医联体,并创新性地将社会办中医机构融入区域医联体建设,实施“以奖代补”,充分调动医疗机构积极性。

聚成团:让基层医生忙起来

在深圳百姓的心中,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简称“社康”)是他们触手可及的健康“守门人”。目前,深圳初步形成了“一社区一社康”的发展格局。宝安中医院(集团)立足于社区康复服务,主动将其优质的中医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将服务触角伸向更广大的群众。即使在基层医疗机构,患者也能获得宝安中医院(集团)诊疗方案一致、用药目录一致、质量保障机制一致的基本诊疗服务。

宝安中医院(集团)院长朱美玲告诉记者,为了破解优质医生资源沉不下去的难题,宝安中医院(集团)“软硬兼施”,一方面制定严格的纪律,没有在社康工作经历的医生将在评奖评优的问题上失去竞争力;另一方面高薪招聘优秀人才坐镇社康,提升薪资水平。与此同时,宝安中医院(集团)还推出“名中医下社康”项目,组织名老中医到社区坐诊、讲座。

“服务到社康还不够,家庭病床将是我们下个阶段重点推的工作。”朱美玲表示。目前,宝安中医院(集团)已经在多家社康中心家庭病床工作,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进入康复阶段的病人提供贴心周到的家庭医疗服务。

▲深圳市副市长黄敏(时任深圳市宝安区委书记)、宝安中医院(集团)院长朱美玲在医学博士服务进社区义诊现场

家住宝安区海旺社区的罗大爷就是家庭病床的受益者。去年冬天,罗大爷因突发脑溢血被送到深圳宝安中医院(集团)进行抢救,但留下了行动不便的后遗症。罗大爷出院回家后,宝安中医院(集团)海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接过接力棒,安排医护人员每周2~3次前往罗大爷家探望诊治,运用针灸、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为罗大爷进行康复治疗。

2018年,深圳还将继续在筑牢基层中医药服务网底上下功夫,推动全市建立6个基层中医药工作指导中心,在全市80%以上Ⅰ类社康中心建立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

牵上线:让中医服务飞起来

审方、调剂、复核、煎煮、打包、配送、咨询一气呵成,不出半个小时,一位患者就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就诊取药流程。在深圳,这样的智能中医药服务系统已经开始为患者服务。送药上门、中药代煎、药事咨询这些词语已经渐渐走入患者的视野。

▲央视新闻报道:互联网思维 改变我们的生活

“互联网+中医药”模式通过系统完成药品调配、中药煎煮与配送,与医院移动便民服务平台实现无缝对接,患者通过手机就能完成从挂号缴费到配送的全移动就医流程。截至2017年底,深圳市区的中医院基本建成智能中医药服务系统,了智慧医院、智慧药房、移动APP等项目,实现了中医药智能化预约挂号、费用支付、查取检验报告、取药等功能。

目前,通过“互联网+中医药”模式建立的智慧药房已经与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宝安中医院(集团)等200多家医疗机构签约,日最高处方量达到2.5万张,累计处方量360万张,服务门诊医生超过2.5万人,服务患者约130万人。

下一步,深圳将制定中医医疗机构建设标准、深化医改推进中医医联体建设,构建中医药信息化建设综合管理模板等改革措施也将陆续展开。■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记者:黄蓓/徐婧】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