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视频|王孟庸:中医辨证要注重删繁就简

视频|王孟庸:中医辨证要注重删繁就简

#大医精诚

▲广东省名中医王孟庸教授访谈。视频选自《大医精诚——岭南名中医系列视频》

名医介绍:王孟庸

王孟庸(1939年生),第一批广东省名中医,深圳市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专家。现任深圳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指导委员会委员。

学医经历

熟读经典,大量看书,认真记录病例

每天下班后,绕过弯曲的小径,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王孟庸的书房。她的书桌上除了医书还是医书,救急扶危是她最大的兴趣。

王孟庸认为:“作为中医,在治病的过程中不能跟在西医后面跑,要从中医的角度去解读疾病。那就要做大量的工作,我在这个治病的时候就养成一个习惯,就是很认真地记病例。”

说起自己的从医之路,王孟庸回忆:“1952年的时候,我们国家百废待举,那个时候国家给我们每个人,就只有八块九的伙食费,但在学校,我们有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也得到很好的教育。”

从中专学校毕业,王孟庸被安排到广州中医学院读书。在食不果腹的年代,她庆幸自己得到了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但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烦恼。

从江西来到广州,文化和语言差异让王孟庸极度苦恼,几经挣扎,她还是在中医的道路上坚持下来。

王孟庸回忆:“那时听课就好像出国一样,老师讲课,我基本上就完全听不懂。但是我有两点做得好,第一个是背书,就是把经典背下来。第二个,我课余的时候喜欢上图书馆,我看了很多很多书。”

学习经验

中医的治疗经验与病人对象有关,因人而异

王孟庸回忆起在学校学习的日子:“各家学说是朱敬修老师讲的,他(朱敬修)接触的病人都是劳动人民,所以他的这些病人是身体比较壮实,或者日晒雨淋得的病,所以有时候需要用泻下法。但是朱丹溪接触的都是那些比较有钱的官宦人,所以他滋阴养阴的治法比较多。也就是说,我们医生的工作环境和用药,它是跟你的病人对象有关系的。”

中医认为,生命由天地间精气物质氤氲化合而孕育诞生,人体适应环境变化才能生长发育,繁衍不息。王孟庸不仅在老师身上学会了因人而异,因时制宜,还收获了至今不忘的宝贵经验。

王孟庸说:“我们在大学二三年级的时候,广东省流行麻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师叫我们半夜值班去听孩子咳嗽。他告诉我们:一般咳嗽是“咳咳”这样咳,但如果是“咳咳”(咳声嘶哑)这种咳嗽,一定要小心,病人可能是咽喉水肿。我认为,中医在治疗急性病上是非常有成就的。”

学术思想

倡导大道至简的辨证思想

怀揣着学校里的知识,王孟庸毕业后选择到北京工作。1960年,北京中医院率先在全国建立起各专科小组。王孟庸被安排在肾病专业组,师从著名中医学家——姚正平。

说起自己的老师姚正平,王孟庸说:“我对我老师最敬佩的一点,就是他每天来看病,都能发现一些我们看不到的问题。比如说肿,他对水肿治疗的中心思想是命门-三焦气化学说,认为水肿的病机是肺脾肾阳虚,水运不利。治疗上需要肺脾肾联合作用,一定需要阳气的作用。阳气来自哪里?来自命门。所以治疗上一定要使命门火旺,病人的水肿才能消失。”

专业小组的成立带来了中西医思维火花的碰撞。王孟庸从不跟在别人后面跑,她常常拿出自己的观点与西医讨论。她看来,中医的辨证思想是大道至简。

王孟庸认为:“我的特色是这样,我希望用药要比较简单。辨证就是一个病人来了,他有好多病,那么你要删繁就简,只要辨证出你今天要怎么治疗。我们经常大病用单方,慢病用药就比较繁杂。把病人的病慢慢一点点清理,清到最后,他一年比一年好,就行了。”

大医精诚

大医首先是医学品质良好,有医学操守的人

谈到自己的老师,王孟庸的弟子说:“我跟老师的交集主要是在糖尿病、肾病这块。她认为,其实我们人就是一个整体的人,不能医头不医脚,应该整体治疗。老师这种辨证的思路对我是影响很大的。说实话,王老师是比较宽松、宽容的人,但是对于学习的要求还是比较严格的。”

王孟庸认为:“关于年轻人怎么学习的问题,就我的经验,当你看见人家开出一个方子,你觉得莫名其妙的时候,这可能就是一个好方。就是说,一个医生治疗的方式不一样的时候,他的方法可能就是非常好的。”

谈到大医精诚,王孟庸说:“我有幸见过很多大医,不管他们是中医还是西医,首先第一条是非常地谦虚,非常地热爱学习。我认为,大医首先应该是一个医学精神品质良好,有医学操守的人。”■

本文选自《大医精诚——岭南名中医系列视频》,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为弘扬大医精诚,记录传承中医名家风采和学术思想,广东省启动“大医精诚——岭南名中医影像工程”。中医大咖们结合临床实践谈热点健康问题,分享成才之路,学术观点等等,干货多多,精诚满满。

计划用3年时间拍摄300位名中医,第一季拍摄100位,视频将在广东中医药微信公众号首播,逢周一、周三推送。

“大医精诚”岭南名中医影像工程项目,由广东省中医药局监制,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广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交流中心、广东省发展中医药事业基金会四家单位联合主办,由广东省各地级以上市卫生计生局(委)、省属中医院共同支持;由康美药业总冠名,并作为联合出品单位;由中国中药-广东一方制药、中山中智药业、四川新绿色药业协拍支持。

拍摄相关事宜与建议可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同微信):18026331605、15911051605;
工作组邮箱:lingnanmingyi@163.com

《大医精诚》岭南名中医系列视频

逢周一、三推送,敬请关注

大医精诚记录传承中医名家风采和学术思想
点击图片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