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众里寻他千百度”——致小道经方

“众里寻他千百度”——致小道经方
导读: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学习中医的?又是什么时候开始学习的《小道经方》?学习过程中有哪些疑问?又有什么体悟与收获?且听小道经方学员“观心”说说他与中医与小道经方的那些事儿——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致小道经方 (一)初心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又是大年三十了,外面是此起彼伏的鞭炮声,静心感受着古老中国年的浓浓气息,无尽岁月的人文情怀穿越时空弥漫开来,有美好生活的欢声笑语,有浩瀚凝练的智慧之河,有璀璨如星的文化艺术。 一切都还在,一切都还是那么亲切,他们一直都在我们的心里,都在我们的骨髓里,源远流长,永久传承。不知为何,在很小的时候就对我们传统的文化充满了神秘感,就像是骨子里始终埋藏着那么一缕若隐若现的线,或者潜伏着一个弱弱的声音,总是牵扯着、呼唤着,让我走近,让我不断地去思索。似乎唯有真正走近这一方世界,才是一生最重要的归宿。然而我们一生的探索其实就是在不断地尝试着成功与失败,所有的修成正果,都是历经了无数的挫败和失意,所有正确的路,都是在我们走了很多的路,然后有了辨别能力以后才发现的。所以说,我们现在走的路都是未来成功必然要走的路,只是这一路上一定要,不忘初心;始终要,一心向道。

(二)初见如今的我们,再读经典,由于文化的断代,加之语境的不同,已是晦涩难通了。那么传承就尤为重要,对于经典的学习,没有传承便很难真正领会了。近些年来,种种机缘,让我逐渐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会浏览一些中医方面的书籍,但是也仅仅停留在粗浅的认识,无法领悟中医的实质。有幸在同事的介绍下,认识了己安先生,关注了《小道经方》微信公众号,拜读了先生的《伤寒初探》,更是有幸多次聆听了己安先生结合临床,所做的生动而精辟的讲解,我由衷地感慨,原来这便是张仲景的经方医学。己安先生对于中医、易经、佛学的融会贯通所提出的大全息理论,再次升华了我的意识境界,中医古老而厚重的大门正在缓缓打开,越来越惊艳于中医的浩瀚与深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原来我们最渴望得到的宝藏一直就在身边,从未远去,只是我们缺少了发现的眼睛,执着于世间的浮华和名闻利养,与本我渐行渐远。(三)何为真正好中医就像现在大家越来越重视的养生,读了《黄帝内经》就会发现,原来真正的养生理论,早在2000多年前老祖宗就告诉我们了。这里,我想引用《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里面的一段话:"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我们可以看到,养生绝不仅仅是吃什么,重要的是修身养性。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也就是说最好的治疗是在病未发之前就能被发现并提前防治,真正的好中医并不仅仅会开方,更重要的是能提前发现潜在的问题。所以说中医的基础理论知识应该成为每个人必备的常识,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每个人选择正确的生活方式,生病了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而不是简单地把自己交给医院的医生。当然能够系统的学习中医不仅对自身的健康有益,周围的家人朋友也都将受益。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说"进则救世,退则救民",后来古人又讲"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此话虽然稍有消极,但也足见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在古人心中的地位。对中医的学习,自认还不够投入,学的一知半解,这是源于自己的懈怠与悟性不足。只是己安先生的讲授实在通俗易懂,又直达真意,每每有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感觉,甚至狂妄地认为自己已经摸到了中医的脉搏。我觉得,一个人产生激情比较容易,然而把激情化作长久的行动就很不容易,始终觉得自己有些好高骛远,所以很敬佩先生长久以来对中医的执着与坚持,更敬佩先生对中医真谛的融会贯通。
(四)重回经典我很幸运处在一个国泰民安的时代,物质生活已经极大丰富,各种思想、观念纷呈,没有百家争鸣的高深,却远远超越百家的数量。所以,这也是一个经常难以辨别真伪的时代,谁是谁非,用来辨别的标准太多,也许这就是末法时代渐离真道的现象之一吧。己安先生引领我们重回经典,寻找祖先留给我们的最高智慧,帮助我们擦亮心灵的眼睛,不再迷失自我,让我们在当今的世界里活的更加精彩,这是一种幸运。当然所谓的经典,也并不是高高在上,祖先的初衷也肯定不是让我们望而兴叹,只是因为时代和语言的变迁,我们渐渐失去了解读的能力。所以还是要讲,很幸运遇到了先生,帮助我们把圣坛上的经典拿下来接上地气,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里感受到了中医的真正疗效。先生经常讲中医"覆杯即愈"的疗效,这里既有辩证准确,用方对证的原因,还有更重要的是药量。先生讲药量太重要了,就比如让一个三岁的孩子去推一扇厚重的门,他是无论推多久也推不开的,但是换做一个强壮的成年人,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也就是说如果药量不够,犹如蚍蜉撼树,即使服用时间再久,也疗效甚微,因此,足够的药量是达到"覆杯即愈"的必要因素。先生还特别强调陈修园提出的"保胃气,存津液"。脾胃主吸收,乃后天之本;肾主收藏,乃先天之本。既要有能力吸收进来,又要有能力收藏得住。就是说不管怎样的治疗最终都要确保恢复脾胃的吸收能力,增强肾的收藏功能,才能逐渐恢复人体的机能。先生还经常强调了"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阳主阴从"等等重要的中医临床要点。在这里不再一一赘述,也是担心错解了先生的原意。
(五)实践经方,感受神奇魅力过去的一年里,也在不间断地服用了一些汤药,如四逆汤、小青龙汤、葛根汤、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等。真切感受到了葛根汤治疗感冒的奇效,小青龙汤治疗孩子咳嗽的奇效,甘草泻心汤治疗口腔溃疡的奇效,四逆汤驱除体内寒气,恢复脾胃功能的奇效。凡此种种,似乎一夜之间,感受到了张仲景《伤寒论》里,那些原来一直感觉高高在上的经方的神奇魅力。更加让我感受深切的还有《小道经方》里反复推荐的金匮肾气丸、附子理中丸和小柴胡颗粒,这三味药已经成为家里的必备药了,也推荐给了很多亲戚朋友,有幸很多人都接受了,大家都在受益中。个人感觉有这三味药,如果再加上知柏地黄丸的话,这四味药基本可以解决好日常基本保健了,长期服用,肯定会让身体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但是身体有明显疾病的还是要看医生昂)。先生讲过"服药也是一种修行",我深感认同。这些药的服用方法和疗效请登录《小道经方》(哈哈,有点广告的感觉昂,当然好的东西一定要广而告之)。具体服药体会我不描述,也难以描述准确,每个人的感受肯定是不同的。希望有幸读到这篇文章的朋友,去亲身体会,如您能够相信并去真正体会,那您一定福缘深厚,也将受益匪浅。

(六)感慨反思,如何传承我们的文化
此时,心中有无限感慨,同时,也深感遗憾。我们有如此好的文化,有如此博大、浩瀚的医学理论,却束之高阁,我们的祖先穷尽毕生心血成就的典籍,不仅不去拜读,还要嗤之以迷信,真的让人痛心疾首。人类社会永远不乏无知的人,有人无知是正常的,然而多数人无知,那就是一种悲哀了。无知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无知还以为自己是人类社会的精英。也许所有的邪见都是为了彰显正见。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反思我们的教育,究竟应该给我们孩子以怎样的教育和文化传承。是不是应该在每个孩子学习的时代里,让他们接触和学习到我们的经典?最起码让他们知道,我们身边有这样的知识,有这样的最高的智慧,让这些智慧从小就内化于心。那么,中医的精髓、中医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中医究竟是怎样治病的,中医在历史的长河中给中国人带来了什么,中医的发展经历了什么,中医科学吗?我想答案毋庸置疑,中医很科学,如果说不科学,那么请问中国几千年来,是靠哪种医术治病呢?如果说医学需要验证,我们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早就验证了,而且不是用小白鼠,是直接用人体验证的。哈哈,有点意思昂。(七)学习中医,打开探索宇宙之门下面我想再谈谈自己对中医的一点认识。一直以来就对道家文化有着较大的兴趣,对中医的高度关注源于一本书《人体使用手册》,看了这本书以后,让我忽然看到了人体与自然的关系,看到了人体所具备的复杂而周密的运转系统,而这些都是中医告诉我们的。于是我开始阅读各类中医类书籍,多少了解了一些理论层面的说法。应该说,中医药文化与道家的联系比较密切,道家养生思想对我国中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医与人体密切相关,那么通过对中医的理解,也就容易领悟道的真意。道,其实一点不神秘,老子曰:一阴一阳谓之道。我说春夏秋冬亦谓之道。人类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与疾病斗争追求长寿的历史,人类总在不断探索着更加科学有效的医学方法,追求长寿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终极欲望。中医绝不仅仅是一门医学,更是一门讲述人与自然相应的科学。因此学习中医也不仅仅是在学习医学,而是给自己打开一扇认识宇宙的门,打开一扇问道之门,人是自然造化之物,那么人的所有特征必然与周围世界一切密切相关的。我们无法想象宇宙究竟有多大,有多小,道家有句话,大而无外,小而无内,人身即是小宇宙,宇宙所具有的特征,人类都有,所以想了解宇宙,那就先去了解人体。这里又想起己安先生在《伤寒初探》(壹)里面讲的一段话:我们每个人就好比是一滴水,宇宙就是大海,比宇宙还大的一切都可以称之为大海。而创造了中医的古人,他们把这一滴水,回归到大海里面,然后他懂得了大海,又把这个消息,以一滴水的形式呈现给了我们。从这一角度去看,这就很有意思了,想象的空间也就巨大了,人体有经络,有精气神,那么宇宙的经络和精气神在哪里呢?中医的最伟大之处我认为就是天人相应,中医理论和中药,无不体现着天人相应。我们所感知到的有色世界都在阴阳五行之中,之所以中药可以治病,因为人五行与周围一切事物的五行是相通的,都是相生相克的关系。甚至可以说医学的最终目标都是在解决人体的阴阳五行问题。因为阴阳就是世界的本质。好像有人说过一句话,世间一切皆可入药,我觉得有道理,因为一切都在五行中有着相生相克的关系。
(八)完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啰里啰嗦、反反复复,讲了不少了,其实真的不是觉得自己在中医方面有什么高深的见地,主要就是好久以来想对中医说点什么,也算是表达一下对我们传统医学的一份赤子之心吧。而且我选择在春节这个时间来写,是因为我觉得中医和年一样古老,在这样的时间里去表达对中医的感情,似乎更加的有意义。文章终于要完结了,回顾看了一下,虽然是肺腑之言,可是感觉就像是在喊口号,终究还是自己才疏学浅,难免词不达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是《小道经方》引用伟大领袖的一句话,这也是己安先生对于中医未来的一个坚定信念。我相信, 就像《小道经方》公众号里说的:愿你与我,都能成为那星星之火。愿我们,终能燎原。

这篇文章从大年三十清晨写到大年初六下午。明天就要上班了,谨以此文献给所有人。衷心希望大家在工作、学习、生活之余,都能了解中医,学习中医,享用中医,这将是您最大的福德,也将是全人类之福德,乃至众生之福德。 二〇一八年二月二十一日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想走近经方的世界,优酷视频《小道经方》等你来学习~更多精彩的养生内容,中医知识,健康咨询,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小道经方

亲爱的朋友们,如果您有任何关于《小道经方》的疑问,可以联系小道经方工作人员,我们会为您做专业、详细的解答。
新浪微博:@小道经方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