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食欲不振、挑食、多动,孩子的“开学综合征”该怎么办?

食欲不振、挑食、多动,孩子的“开学综合征”该怎么办?
不知不觉,假期结束,孩子们开学啦
学校准备新的一年教学计划
家长为了孩子继续忙碌
学生开始新的征程
各路大军又开始忙活起来了……

家长朋友们好不容易督促孩子写完了寒假作业,回想起这一个假期的艰苦奋斗——孩子的拖延症、各种马虎的小错误有没有让你现在回想起来还会血压升高,心跳加快?

虽说家长终于能松口气,不用全天24小时带娃了。

但是不少学生会出现不能按时起床、心理焦躁、学习提不起劲等现象,而且孩子越小症状越明显——这就是传说中的“假期综合征”。

不仅如此,食欲不振、挑食、多动等身体上的综合征也接踵而至!

不能让孩子的身体输在起跑线上!

今天我们就摊开来,一个个的解决!让孩子们有一个好身体,开开心心的上学!

01没食欲、挑食

开学了,最明显的变化是生活作息变得规律。

很多宝贝睡了一个假期的懒觉,往往起床后吃的都是午饭,长时间的饮食不规律不仅会影响胃气,还会影响脾胃功能。

而且突然要一日三餐都变得规律,肯定会出现挑食,食欲不振的情况。

更何况,一想到又要上学了,一部分孩子肯定打起了退堂鼓,不想上学,甚至还会哭闹有情绪,在饮食上就会非常挑剔。

孩子是稚阳之体,脾胃功能相对来说比较弱,尚未发育完善,而脾胃功能弱就容易有导致挑食、厌食等问题。

《黄帝内经灵枢经经脉第十》中在脾足太阴之脉里提到:“是主脾所生病者…食不下...,溏瘕泄…”

也就是说,如果脾出了问题,就会影响食欲,吃不下,大便不成形。

只给孩子吃营养品,不从根本上找原因,是不能解决孩子挑食的问题的。

恢复孩子的脾胃功能,该怎么办呢?

1.按摩法:

①图中所示的地方,轮流按压十次左右,每次给孩子按压,孩子有轻微抵触(即有痛感)就可以了。

②足三里,可以给孩子每天按摩10分钟,当然也可以艾灸(注意不要烫伤)

2.温脐法

花椒、艾绒、桂圆肉三者碾碎等量混合,置于肚脐内,外面用创可贴或者医用胶布贴好,每天晚上坚持使用。

此法是南怀瑾大师所传,可谓是无价之宝。同样可以恢复身体整体情况,帮助身体排垃圾。

如果小孩子有长期挑食、厌食的情况,必然会导致身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无法得到充分的供应,很容易有发育迟缓或者发育不良的情况。

这时建议坚持用以上方法调理,并且给孩子喝一段时间的小建中颗粒。

02饭量大,吃得多

有的家长会说,我家孩子就从来没有食欲不振的情况,经常是吃的特别多,没一会就饿了,身体壮着呢!

难道吃得多还能有什么问题吗?
这不是身体好的表现吗?

《黄帝内经灵枢经经脉第十》中在胃足阳明之脉里提到:…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

“消谷善饥”,就是一直吃,吃的很多,吃过不久之后又饿了。

这里说的热,是虚热;是因为真寒才会有虚热,所以本质上还是脾胃虚寒引起的。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往往也会有便秘,肚子大的现象。

解决方法:

1.苹果水

先将苹果洗净去皮,然后切成小块,放入锅中;加入适当清水,大火烧开后,小火慢慢熬制15分钟。

味道甜甜的,而且苹果水对便秘和腹泻都有效,可谓双向调节的神器~

2.经方推荐

除了刚才推荐的中成药,阶段性的使用经方也同样可以恢复孩子的脾胃功能。

附子理中汤化裁自《伤寒论》的理中丸

理中丸原方:人参 干姜 炙甘草 白术各三两

参考用法:
①根据汉制一两等于15g:
红参30g 干姜45g 炒白术30g 炙甘草30g 生地90g 石膏30g 黑附子30g(先煎90分钟)

②根据一两等于3g:
红参6g 干姜9g 炒白术6g 炙甘草6g 生地18g 石膏6g 黑附子6g(先煎90分钟)

方剂解析:

附子理中汤温中健脾,红参把外周的气血收敛到脾胃中参与消化吸收的工作,干姜温中,炒白术祛湿,炙甘草保水保津液,附子振奋身体机能。

加入石膏可以帮助清胃中的虚热,生地则可以帮助补充津液。

经方的使用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或询问医生。

附子理中丸会消耗大量津液,所以在服用后一定要督促孩子多喝水,也可以和我们经常推荐的大米汤。

03多动

很多家长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孩子坐不住板凳。

别的小朋友乖乖的上课认真听讲,可是自己家的孩子坐个五分钟都坚持不了,要么东看西看,要么手里一定要玩个什么。

这种情况多了,不仅成绩下降了,还会有老师进行约谈。

家长发愁,可还是没办法啊!

孩子多动,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中医看来,多动是阳气不足的体现。

《黄帝内经》中讲到:《黄帝内经》指出:“阳属动,主静”

什么是“阳属动,主静”呢?

“阳属动”比较好理解,假如一杯热水和一杯凉水同时倒入墨汁,在热水中墨汁运动一定快,这个热水的温度就可以理解为阳气,符合“阳”的信息,就会天然的有一种动的特性。

而小孩子多动,主要体现在“阳主静”的问题上。

举个例子:当一个电磁铁通上电后,会将铁粉吸附在上面,这时可以理解为“静”的状态。

当失去电能或者电量不足时,铁粉就会掉下来,这里的电能与电量可以理解为“阳气”。

铁粉要想吸附在电磁铁上,就离不开电量“阳气”。

因此归根结底,多动的小孩子根本原因还是阳气不足,身体的能量变差。

中医讲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

谷气竭,命乃绝;胃气一败,百药难施。

可见我们身体的能量都是经过脾胃的消化吸收得到的,如果脾胃功能弱了,身体的电池也会一直是“虚电”的状态。

所以小孩子多动,话多,甚至自闭症,都和脾胃功能有关。

方法推荐:

1.“神器”大米汤

大米汤,最能和胃气,可以被身体充分吸收,能快速的补充津液,有效补充“电量”。

平时在煲粥煲汤的时候,可以加一些陈皮(橘皮)恢复胃气水平,防止滋腻不消化。

2.恢复脾胃功能——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原方
桂枝三两,白芍六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炙甘草二两,胶饴一升

参考剂量:
①如果按照一两等于15g:
桂枝45g 白芍90g 生姜45g 大枣12枚 炙甘草30g 生麦芽45g

②如果按照一两等于3g:
桂枝9g 白芍18g 生姜9g 大枣6枚 炙甘草6g 生麦芽9g

方剂解析:

建中,即建立中焦脾胃,恢复脾胃的功能。
脾胃是后天之本,津液生化之源。

所以恢复了脾胃功能,解决了源头上的问题,就好比是恢复了挣钱的能力。

同时方中有饴糖、大枣、炙甘草等甜味剂,可以保水恢复津液。

其实今天的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是脾胃的原因,可见保护好脾胃有多重要。

如果你的孩子有这几种情况的话,调理脾胃的方法赶快用起来吧!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