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伤寒论》的精髓全在这六个字里!【己安先生讲伤寒】

《伤寒论》的精髓全在这六个字里!【己安先生讲伤寒】
导读
整个伤寒论可以用六个字概括,到底是哪六个字?
己安先生在优酷视频有精彩的讲解哦!

保胃气,存津液
整个伤寒论可以概括为六个字:保胃气,存津液!
可以看出津液对身体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在学习伤寒论的过程中,在实践经方的过程中,更是要注意固护病人的津液水平。
如果用汗、吐、下这三法,一定要谨慎!
《伤寒论》第150条
第150条,“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心下硬,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其人心烦”。

太阳少阳并病,意思是先得了太阳病,然后又得了少阳病,这个时候应该用柴胡剂解决。但是“反下之”,就是错误的治疗,用了下法,出现水热互结,成了结胸,用大陷胸汤治疗。大便一出,这个证候就解除了,正所谓“热则疾之”。但是接下来,虽心硬,但是下利不止,这就不是大陷胸汤证,大陷胸汤没有下利不止的现象。

“水浆不下”说明不能进食和水,反应了胃气很弱,很快就没了。

我们整个伤寒体系,讲的就是保胃气存津液,结果下利不止,津液损失非常严重。

此时出现了心烦的情况,原文中没有给出相应的方子,只能随证看情况进行调整,或者这种情况很难救回来。
《伤寒论》第151条
第151条,“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

脉浮而紧,我们知道这个时候是得了太阳伤寒,应该发汗开表,用麻黄剂解决。医生误治,用了下法,病遂入里,这个时候脉紧反入里,就不对了,和上下文不一致,这个紧字应该改成“病”,病反入里,病进到里面了。本来应该通过发汗的方式把病邪排出去,结果却用了下法,邪气直接跟着入里,则作痞,出现痞满的情况,按之自濡说明按上去不硬,是软的,这是气痞,这个情况实际上可以用半夏泻心汤解决。

亲爱的朋友们,如果您有任何关于《小道经方》的疑问,可以联系小道经方工作人员,我们会为您做专业、详细的解答。
小道经方QQ贰群:411158821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