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小故事
安徽毫州别名小黄,古称谯,华佗故乡,有华佗庵(即现在的华佗纪念馆)。
相传华佗始初尝了芍药的茎、叶、花,误认为芍药没有药用价值。
一夜,植芍药的窗外有美女啼哭,华佗出去看时,只有芍药没有美女。这样反复数次。
华佗对芍药说:“你自己全身上下无奇特之处,怎能让你入药。”说罢就返身看书。
不久又闻美女啼哭。华佗叫醒妻子,诉说此事。
妻子说:“无数花木都变成了你手中治病良药,唯芍药备受冷落,你可能没有查清其用,故其自感委屈而啼哭。”华佗不服。
妻子说:“你查清了它地上的部分,而地下根并没有细究啊!”华佗还是不在意。
一天其妻经血如注,小腹绞痛,于是自己挖起芍药根煎水饮之而愈。
妻将此事告诉华佗,华佗深谢妻子。
华佗又研究实践,方知芍药确属一味治病之良药。
毫州种植芍药之风日盛。
到了明代,原来的扬州芍药甲天下,北移到安徽,安徽也成了“芍药之乡”。
【来源】主产于浙江、安徽等地。花中丞相,为毛茛科植物。
【形态】芍药的根干燥,肥大,红褐色,断面粉红色,圆柱或纺锤形。
茎直立,高50-80厘米。叶互生,具长柄,叶片椭圆,尖端,基部楔形。花甚大,初夏单生花间顶端,2-5朵,瓣十枚左右,倒卵形。花期5-7月。
入药主用其根。
春秋采收,晒干备用。
【功能与主治】芍药性微寒,味苦,酸。归肝经、脾经。
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的作用。
适合经性腹痛、四肢痉挛、头痛、眩晕的人使用看了芍药的简介,你是否对芍药有所了解呢?又或者是对芍药充满了好奇呢?
那么现在大家一起分享甘草的一种既美味又养生的吃法吧。
芍药甘草汤
【药方组成】白芍药12克,灸甘草12克。上二味,用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渣,分温再服。
【功效】具有调和肝脾,缓急止痛的功能,用于治疗津液受损,阴血不足,筋脉失濡所致诸症。
现代临床医学常用芍药甘草汤治疗血虚津伤所致的腓肠肌痉挛,肋间神经痛,胃痉挛,胃痛,腹痛,坐骨神经痛,妇科炎性腹痛,以及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等病症。
本方虽然简单,但如果辩证准确,临证活用,可治疗多种痉挛性疼痛。
【出处】芍药甘草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太阳病篇,主治误汗后伤及阴血而出现的脚挛疾不伸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