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老中医故事会】师从胡希恕读《伤寒论》有悟
从古到今,凡有成就的名医,尽管他们的成长道路不同,或家学,或师承,或自学,但都认真读过医书。因此,对于中医人如何读书,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中医泰斗胡希恕高足即遵从了师从胡老的读书教诲,今整理如下,望共勉!
读书要思考
胡老经常对我们说,读书要好好思考。俗谓“读书不思则罔”,胡老指出读《伤寒论》也是如此。清代研究《伤寒论》大家柯琴曾说:“仲景六经各有提纲一条,犹大将立旗鼓使人知有所向,故必择本经至当之脉证而标之。读书须紧记提纲以审病之所在,然提纲可见者只是正面,读书又要看底板,再细玩其四旁,参透其隐曲,则良法美意始得了然。”柯氏的这段话虽然是对六经提纲讲的,但对我们读书,具有方法论和美学的意义。
譬如,在读《伤寒论》的“不可发汗”,第 49、50 两条,前者只是说“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没有出方;后者断定说“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也没出方,到底怎样救误呢?是否考虑前者用桂枝加附子汤和表扶阳;后者用小建中汤和营解表?如此等等,只要我们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反向思维,《伤寒论》条文中的无方处,便有方了。
因此,读仲景书,用仲景方,必须下些工夫,要前后互参,彼此合看,首尾兼顾,在有方无证处求证(如茯苓四逆汤证条),有证无方处遣药(如不可发汗诸条),有脉无证处辨证(如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条),有证无脉处验脉(如桂枝四证、麻黄八证等诸条),将理论运用于临床,再从临床以充实理论,逐渐提高,不断前进,不就“良法美意始得了然”了吗?
细玩仲景书其乐无穷
胡老写过许多讲义,常用“细玩”两字,初读并不在意,再读知其在强调重要处、关键处,久之方知是其体验深刻并深感乐趣处,读仲景书其乐无穷,每读一次,皆有一次不同的收获。犹如游山观景,或赏珍宝古玩,越仔细观赏越有趣,细玩珍宝美不释手。
在中医界,大家公认,仲景书是辨证论治的典范。因此读仲景书,要熟读原文,知常达变,从多方面探求其精神实质,抓住书中脉、证、方;药、加减法、观察法、煎服法、护理法等辨证施治的规律,然后运用于临床,以求得不断总结和提高。只有学以致用,才能获得真知。否则就是“纸上谈兵”,再好的东西也没有用。纵观古今注解《伤寒论》者有数百家之多,学用结合,而其把仲景书学到手、学以致用的却较少。
记得在“文革”红卫兵大串连期间,一男孩找胡老看病,诉及每夜必尿床,自知其丑,遭人讨厌,痛苦万状,问其病情,答曰:身重乏力,腰腿发凉,似浸水中。诊其脉沉弦,辨证为寒湿肾着,疏其苓术干甘汤10倍,变汤为一料,嘱其每次服二钱,一日两次。半年后该患儿从长沙寄来一封信,打开始一看:“……爷爷,谢谢您,我的遗尿病,经您一治就好了,您的恩情,我一辈子不会忘掉。”又有叫刘俊生的女孩,于1966年10月19 日从东北到北京串连,时已16岁,患遗尿已 7、8年,经中西医久治无效,求胡老开方,与肾着汤二剂即愈,同年12月1日,特由东北来京致谢,并索求处方备用。
因此,胡老常讲道:学习仲景书最大的乐趣,在于精通理论,通过实践,运用仲景方而有效,特别是在疗效好、有所创新时,得之于心,应之于手,理论联系实际,苏枯起废,救人命于顷刻之间时,那真可谓其乐无穷矣!
推荐书:《<伤寒论>注评》。
……以下是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伤寒论>注评》,点击可直接购买
本书按宋赵开美本条文排列顺序逐条加以评注,其编写体例是继每条原文后,分列[校勘][词解][句解][提要][选注][评述]等项,对附有方剂的条文每方之后复列[方解][验案][评述]等项目。条文及方剂的[评述]部分多能集中反映作者的学习研究心得,而[验案]一项则选择前贤应用经方佳案予以评析,以期理论联系实际,为临床服务。
END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冯世纶,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大家都在看↓
这个痛风医案,全部诊疗过程+按语,解释得透透的!
岳美中临床运用黄芪的心得
点,一键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