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转」陪你看《老中医》| 话说云游四方的小铃医

陪你看《老中医》| 话说云游四方的小铃医
转自公众号: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yMjUzMjU2Mg==&mid=2247495623&idx=1&sn=c99ca15e7af3be178278ef21468449a5

小铃医高小朴带着母亲来到上海
想要拜师学医
他很有学医的天赋
但是求学之路却四处碰壁,不被人赏识

因为他是铃医,被很多药铺都拒之门外了
今天,小编就跟大家聊一聊“铃医”是怎么回事

在我国古代,根据医生的应诊方式不同,人们将医生分为坐堂医和游方医。坐堂医就是坐在固定诊点给患者看病的医生;游方医就是云游四方,走街串巷给患者看病的医生。

先说坐堂医吧。这个“堂”字开始时就是衙门里的大堂,它源于名医张仲景。

张仲景年轻时候学过医,官至长沙太守后,有一年长沙一带伤寒等疫疾流行,张仲景就坐在大堂上为老百姓看病,自称“坐堂医生”。

现在很多药店或诊所都名“堂”,就是源于此。如北京的同仁堂、长沙的九芝堂、宁波的寿仁堂、济南的宏济堂、沈阳的天益堂、贵阳的同济堂等等。

我国历代名医大都是坐堂医,他们都有自己的诊所和药堂,少了漂泊之苦不说,还让自己有了更多的时间钻研医术。

当然,没有固定诊所的游方医也不少,他们云游四方,治病卖药,为百姓解除疾病带来的痛苦。

铃医又称走方医、游方郎中,指周游各地、具有一技之长的民间医生。
其实,不要小看串铃卖药的中医,很多名医都起始于串铃卖药。

相传铃医始于战国扁鹊(秦越人),因其多以串铃招呼患者,故名铃医。李时珍的爷爷李晓山就是一位铃医。有着近400年历史的老字号同仁堂的创始人乐尊育也曾是一名铃医,他于明朝末年来京时串铃行医,落户京城,逐步发展,创立了同仁堂药店。

清代医药杂家赵学敏就在自己的《串雅》一书中,对游方医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操技最神,而奏效甚捷”。

的确,游方医在下乡给患者看病时,确实给老百姓带来了不少方便和好处,正像游方医三字诀中说的一样,游方医“一曰贱,药物不取贵也;二曰验,下咽即能去病;三曰便,能够就地取材”。正是这些方便和实惠,让古代的游方医兴盛了两千多年。

古代“铃医”走街串巷,一手拿串铃,一手拿招牌,肩挑药囊,悬挂葫芦,有时还要喊上几嗓子,介绍治病用药以及药物的用法及疗效等等。虽然辛苦,但却乐此不彼。

《北京民间风俗百图》之《串铃卖药图》
铃医还有一个别称叫虎撑
这可是个非常有故事的名字
相传著名医学家孙思邈,由于医术高明,不但人找他看病,就连天上的龙和山里的虎也来找他看病。

有一天,孙思邈正在路上行走,突然发现一只虎追了上来。孙思邈大惊,忙放下药囊拿着扁担准备和虎一拼。可是老虎追到孙思邈的跟前就站住了,不但没有伤害他的意思,眼里还流露出哀求的目光。

孙思邈一看明白了,这虎没有伤人的意思,它是来找自己看病的。看着它张大嘴巴痛苦的样子,孙思邈断定它口腔里肯定有病。

于是孙思邈来到老虎的跟前,向虎嘴里一看,原来是一根骨头卡在了老虎的喉咙里,孙思邈拿起身边的铜铃套在胳膊上,把手伸进老虎的嘴里,一使劲,把骨头拔了出来,老虎疼得一合嘴,牙齿正好咬在铜制的串铃上,才没有伤着孙思邈的胳膊。从此人们又把串铃称作虎撑了。

骨头取出后,老虎向孙思邈磕了三个头,走进了山林。从那以后,孙思邈进山采药,老虎都会陪伴在他的身边,不离左右,有时还让走累了的孙思邈骑在它的身上。游方医的医术和医德从此也可见一斑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游方医如今已经不存在了。但作为一种医疗形式,游方医在我国古代的医疗事业中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还是值得称赞的。游方医的医德值得我们学习,游方医的医术,更值得我们借鉴。
据说小铃医高小朴日后会有大作为呢

他究竟拜谁为师了?
小编会继续跟您一起追剧!
欢迎大家继续给小编留言哟!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