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唯工博士:中西医如何看待“健康”?
如果独立看每一个谐波能量之加减,其规则,与西医是完全相同的,西医在药理学中最常用的是synergetic(协同作用),可以有agonist或antigonist,就是正面相助,或是负面减少。
其实这个协同作用就是中医药理中,补与泻,或温热与凉寒的意思。
在继续往下分析前,我们先把中医药之理论、西医药的理论,做一些简约化的介绍;希望也把能够同化的部分先分离出来。
再进一步来仔细分析中、西医药之歧异部分是如何产生。
我们先从中医对健康的定义谈起,中医认为平人,就是没有病的人,“阴平阳秘”,追求的是“致中和”。
简单来说,就是各谐波的气血都在正常的范围之中。
而西医则对身体各部位做解剖的定义,全身二百多根骨头都有标准的长度及宽窄。
肌肉、软骨、韧带各有其结构、色泽、弹性。血液中各种成分,细胞、血小板、血色素酸碱值浓度、抗体、荷尔蒙、元素…………所有成分都有其定义范围。
再加上X光、MRI、PET、内视镜、超声波…………
西医的优点是标准化、精确又客观,但是标准愈建愈多,检查愈来愈复杂,难免歧路亡羊。
在这么多的检查中,是否真的能找到生病的主因?
中医对健康的定义的确很简单,“致中和”“阴平阳秘”。
但是要怎样证明呢?
如何证明是健康或不健康,才能找到生病的原因或部位?
简单的比较:
中医的健康定义简单,但却无法操作,不知要如何证明健康,如何找到病因、病症。
西医却因检查太多而失去焦点,只是让医药费用日益上涨,但是健康的维护却日趋困难。
西医的部分,大部分的人都很了解,也都做过健康检查、看过病;而说中医的检查无法操作,中医师必定有不同意见。
望闻问切,这就是流传了三四千年来的诊断方法,怎能说是无法操作呢?
问题也就是三四千年了,仍在原地踏步,没有随着其他科学、工艺、技术一起进步。
由公元前人们不知用火、不知用车轮,一直到了21世纪,飞船登月登火星,核反应堆发电了,我们仍然用着三千年前老祖先的遗珍。
考证着那些理论又被西医证明是对的,并且因此而沾沾自喜。
长此以往,我们终究会被西医以它日益精确的研究方法逐步地将中医解“密”。
这样的过程,只是让中医的内涵愈来愈少,终究被西医完全并吞了。
过去有菁蒿素治疟疾、毛地黄治心脏病等等。
除了中医师仍津津乐道,“古人早就知道这些药的功效,中医是何等伟大”,而世界其他地方的医生只知道这些药是西药。
就像奎宁早就被土著用来治疟疾一样,而土著的巫术及巫医的地位,也并没因此而提高;或巫医的说法因此得到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