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教育孩子,要想了解他的健康,就要知道孩子的心理情绪
生下来的孩子就有思想,肚子饿了就哭,捏他痛了会哭,逗他开心也会笑。
生命中的“性”、“情”这两个东西,中国上古文化几千年就提出来,也就是《易经》所谓阴阳两半合拢。
中国字一个字代表很多的意思,这个“性”字,不是本体先天的本性,是讲后天的性。性就是代表知性,能够知道一切。
胎儿在娘胎几个月已经有思想,生命科学,暂时不谈,如果研究生命科学再告诉你们。
这个“知”是生命本有的。
婴儿时会哭会闹,那个是“情”,我们现在经常说,“我情绪不好”,情绪不是知性哦!
我们举个例子,譬如自己要发脾气的时候,知道自己要发脾气,内心也会劝自己,不发也可以啊,可是忍不住会发,这是情的作用,不是知性的作用。
这个情是什么呢?几千年前,《礼记》先提出来性情。
希腊、埃及、印度、中国这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先提出性情的问,。性是知性,情是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中国后世讲七情六欲,六欲是佛学的名词,暂时不讨论,现在我们讲中国本土的文化。
七情的“喜”,是属于与心脏有关的;“怒”与肝脏有关;“哀”是肺肾的关系;“乐”是高兴,同心肾都有关系;“爱”,贪爱,属于脾脏的关系,我们通常讲脾胃,胃是胃,脾是脾,作用有别;
“恶”,讨厌,有些人的个性,看到人与物,随时有厌恶的情绪;“欲”,狭义的是指对男女性的欲望,广义的是贪欲,包括很多,求名求利,当官发财,求功名富贵,要权要势,这都是欲。
“喜”,很少有人天生一副喜容,尤其是中国人。我在外国时,一个美国朋友问我:“南老师,你们中国人会不会笑?”你们听了一定跟他吵起来,中国人怎么不会笑?
我听,我说我懂了,你这个问题问得好,你们美国人的教育习惯,早上一出门,随便看到谁,哈啰!早安!都笑得很习惯。
我说你不懂中国人,中国的民族不像你们的教育,譬如大人带着孩子,对面来个素不相识的人,如果这个孩子说:“伯伯你好!”大人会说:“人都不认识,你叫个什么屁啊!”我说我们的教育是庄重的,不是熟人不敢随便叫,不敢随便笑。
所以东方人个个都像是讨债的面孔,好像别人欠我多、还我少。所以佛学讲“慈悲喜舍”,一个人每天欢欢喜喜,那是很健康的。
“怒”,你看我们很多朋友一脸怒相,任何事都看不惯;还有些人眉毛是一字眉,脾气很大。东方属木,肝也属木,东方人肝气都容易有问题,所以容易动怒。
“哀”,内向的、悲观的,什么都不喜欢,一天到晚努个嘴,头低下来,肩膀缩拢来,看人都是这样畏缩。现在说的自闭症、忧郁症、躁郁症啊,都与生理上的肺、肾有关的。
“乐”,有些人是乐观的,我们这里有一个朋友,我叫他外号“大声公”,笑起来声音大,外面都听得到,他就是乐观的人,胸襟比较开朗,这和心气关系密切。
这个“爱”字呢?中文所讲的爱有贪的意思,贪是对什么都喜欢;有人喜欢文学,有人喜欢艺术,有人喜欢打拳练武功,有人喜欢偷钱,有人喜欢散财,各人喜爱不同,这个“爱”字包含就很大了,东方称贪取叫“爱”。
现在西方文化讲爱的教育,是由耶稣的“博爱”一词来的,那就是中国儒家所讲的仁,佛家叫慈悲,我们普通叫宽恕。
儒家孔孟关于做人有两句很重要的话,“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是教育,严格地反省、检讨自己的过错,宽厚对待别人、包容别人、照应别人。
这是讲到爱,顺便讲到有关教育的一点。
“恶”,恶的心理就是讨厌,有人个性生来就有讨厌的心理成分,所以随时自己要反省,“喂,老乡啊,这里有个东西我们一起去看看。”“你去吧,我讨厌。”
会不会这样?讨厌是一种情绪。善恶的“恶”字读“俄”;厌恶、可恶这个“恶”字念“勿”,去声,现在叫做第四声,古文在右边上打个圈圈。
“欲”,刚才提过了,是属情的方面,生命一生下来,婴儿小孩就有。如果碰到好的教育家、好的老师,一望而知,可以看出孩子的性向应该走哪一条路,学什么比较好。
你们教育孩子,要想了解他的健康,就要认识这七情,这是一般心理情绪的状况。
——南怀瑾先生《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