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培养孩子这些特质,比考试成绩更重要
◆ ◆ ◆ ◆ ◆
待人接物要有“诚敬之心”
孟子曰:“食而弗爱,豕交之也;爱而不敬,兽畜之也。恭敬者,币之未将者也;恭敬而无实,君子不可虚拘。”
这里孟子就讲到待人接物方面的修养了。孟子说:对人如果没有真正的爱心,只是把东西给人吃,那就和养猪一样,只是为了把猪喂大,好杀了卖肉赚钱。
所以孟子也说:“爱而不敬,兽畜之也” 。对人要有爱心,但有爱心还不够,要是没有恭敬仁爱的心理,那还是没有把人当人看,就像饲养动物一样,虽然买很好的东西给它们吃,但是归根结底,下意识里是为了好玩、为了兴趣。甚至还有人说,孩子大了,还没有孙子,家里没有小孩不好玩。讲这种话的,真该打手心,孩子岂是给大人玩的呢?不但对小孩不能有这种心态,对长辈老人,更要注意,如果没有恭敬仁爱之心,只是形式上的孝、形式上的爱养,那是大有问题的。
对于恭敬,孟子说:“恭敬者,币之未将者也。”有钱买东西送礼,也是为了表示恭敬,但是有时这种用金钱、物质表达的恭敬,容易变成形式,乃至成为虚伪不实的作为。“恭敬而无实,君子不可虚拘”,如果仅注重虚伪恭敬的外表,而没有实际真诚的恭敬心,那是君子所不取的。这就说明每个人做人待人,人品的修养,内在要有诚敬之心,光注重外表的形式是不行的。(《孟子与尽心篇》)
做人“真诚老实”,不玩手段
我常常告诉青年同学,不要玩花样玩手段,这一百年来我们看得清清楚楚,世界文化的交流发展,人人玩手段,玩聪明,一个高似一个。尤其我们老头子看来,现在年轻人越来越诡,手段越来越高,比我们这些老头子还老,老奸巨滑到了太上老这个程度。将来什么人成功呢?一个笨人,一个不玩手段,对人做事非常诚恳的人;这是天地的法则。(《庄子諵譁》)
孔子提倡仁,提倡孝,提倡道德,因为大家都用手段。譬如现代人们流行的一句话,常说“你少用手段”,尤其这六七十年来,每论团体或个人的经验,玩手段的一个比一个高明,谁都玩不过谁,玩到最后还是个笨蛋。所以还不如规规矩矩、诚恳的好,如果把真正的诚恳当做手段,这个手段还值得玩,这也是最高明的。这六十年来的变乱,对于手段,谁都学会了,谁要玩几套手段,别人没有不知道的。只有老实人最可爱,讲道德的人才是最可爱,最后的成功还是属于真诚的人,这是千古不移的道理。(《论语别裁》)
虚伪的人不会有好结果的,纵然有时会有些好际遇也是侥幸,意外免去了祸患,并非必然。必然是不好的结局。“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这两句话是说人天生是率直的,年龄越大,经验越多就越近乎罔。以虚伪的手段处世觉得蛮好的,但是结果一定不会好,纵然好也是“幸而免”。可是“幸而免”是万分之一的事,这种赌博性的行为,危险太大,是不划算的。(《论语别裁》)
培养勇气和智慧的决断力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这两句话非常重要,举凡政治哲学,军事哲学,经济哲学,甚至做人的哲学都包括在内,文字又非常简单。所以,也可以说老子的话非常平凡。粗暴不是真勇,勇是真勇气,如果没有智慧的判断,没有道德的修养,什么事情都敢,那就会变成糊涂的废人。
当然,人们年轻的时候都可能犯下这种错误,自己认为很高明,很勇敢,什么事情都敢做了再说。但是,天下事不能做了再说,最好是说了慢慢做;先把道理搞清楚,再慢慢来做。年轻人固然不怕错,只要知错能改,但有时候想改也改不过来了。尤其是历史上的错误,没有机会改过来,所以“勇于敢”的结果是杀。
应该勇于什么呢?人生最高的勇气是慢一步,事先问一下,有没有把握?多考虑一下。多考虑一下就是勇气,看见地上有一叠钞票,只要拾起来无人看见,当然就是我的了。如果“勇于敢”,说不定刑警在后面,误认你是小偷。如果“勇于不敢”,这个钱拿与不拿,再多考虑五分钟,结果就可能不同。可是,“勇于不敢”是很难做到的,有时候被人骂懦弱;若怕被人骂懦弱,而“勇于敢”就完了。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其中“勇”是勇气,“敢”是决断。有时候讲,贸然有勇气地下决断,并不是一件好事;有勇气把事情办得圆滑一点,迟一步多考虑比较好,也就是说拖一下不算坏事。但有些事情,绝对不能拖。那么拖与不拖,以什么做标准呢?其实上帝都做不了标准。“此两者或利或害”,是利是害不一定,老子只能讲到这里,因为这完全是智慧的决断,那是要真正的智慧才可以决定取舍的。(《老子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