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有报:常做善事的人更长寿
国学公开课
扫码收听
最近,英加德夫大学与德州大学的联合研究显示:
少年犯罪的体制虽然比同年龄的好孩子强壮,但是他们长大之后,身体素质就会下降。
还有生病上医院的次数也要比正常人几率大,科学家在神经领域研究中也有发现:
如果一个人善良积极,充满正能量,人体会自动分泌让细胞健康的物质,同时免疫细胞也变的活跃,人也不容易生病。
如果一个人充满负能量,心存恶念时身体就会关闭健康的细胞释放,长久下去身体的机能也会衰竭。
这也说明了“善恶有报真实不虚”。
阿难尊者说偈“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佛法劝人向善,也是在强调因果规律丝毫不爽了,诸恶莫作,诸善奉行,多行善事,广结善缘。
在美国有一个叫威廉斯的博士,他是著名的心血管专家,在1958年他就对500名医科大学生开始进行追踪研究,结果如下:
足足25年后,他发现其中对他人“敌视情绪”强或较强的人,死亡率达96%,这批人中患心脏病者是其他人的5倍。
同样的测试在美国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也有研究:随机抽取7000人进行9年的生活记录。
他们发现其中心态积极,踊跃帮助他人的人,比起心胸狭窄人的寿命高出1-2倍。
不单单是在美国做了实验,在其他国家他们也做了实验,都有着相同的结论。
其实,这样的测试或者说是研究实验,早就被我们的老祖宗发现,并编册成书,流传万代了:
对于心里有负能量的人在《素问评热病论》中说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对于心存善良的人在《素问遗篇刺法论》中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有人可能会说,善恶的标准都是人自己定义的,这根本毫无依据。
善与恶,都有着它们不同的能量频率。
我们生活中也发现,如果当一个人要说谎,他的眼神就会开始闪烁,有的人则四处乱瞄,这都能被我们察觉到。
所以说人心一动,必然有外在的表现,也会有随心而发做出来的事,心善则做好事,心恶则做出恶事。
但是人做了坏事,如果没有“现报”,那很可能延续到未来和下一代。
佛家有偈语:
纵使经百劫,
业果终不失。
因缘会遇时,
果报还自受。
正如我们的老话所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什么都报”。
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前生命伦理学教授、史蒂芬波斯特和小说家吉尔奈马克从现代科学和医学角度出发,对人的种种善行。
他们曾经在“付出”与“回报”之间究竟能产生什么样的关系,进行了深度研究。
他们制作了一个详细的测量表,长期跟随正能量的人,并分别出不同形式的付出与回报。
然后进行物理和生理分析,最终他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常做善事的人哪怕给对方一个微笑,给别人带来一次快乐这些看似简单的行为,都会引起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浓度增加。
而长期行善的人,他们的在社会上的能力,以及为人处世的能力,情绪和心态等等,都要比其他人好的多。
他们综合了40多家权威机构之后,并结合长期追踪的实验报告得出结论:
付出与回报之间存在着神奇的能量转换秘密,即一个人在付出的同时,回报的能量正通过各种形式向此人返还,只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自己浑然不知……
其实这就是易经讲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这即是对因果的高度概括,又是在我们传达着“善护念”的境界。
南怀瑾老师在《金刚经说什么》一书中说道:善是什么?好好的照顾自己的思想、心念、意念。
譬如现在我们学佛的人,有念佛的,能念南无阿弥陀佛到达一心不乱,也不过是善护念的一个法门。
我们打坐,照顾自己不要胡思乱想,也是善护念。一切宗教的修养方法,都是这三个字,金刚经重点在那里?就是善护念,大家要特别注意!
法在那里?法在你心中,就是“善护念”三个字。“善护念”是一切修行的起步,也是一切佛的成功和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