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到病除的神医 真有吗?【己安先生陪你读伤寒】
导读
每个人生病的时候,都期望碰到神医,来个药到病除,如果能碰到神仙当然更好了,药都不用要吃,吹一口仙气就能活蹦乱跳。哈哈,电视剧看多了吧。
那么,药到病除的神医真的有吗?什么病能这么快被治愈呢?我们先看一个小故事!
有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啊,他死了,almost死了,家里就准备给他发丧了。这时候就有一个人说,“你们先别着急发丧,他只是almost死了,还没真死。给我一次机会,我能把他治活”。态度还很坚决啊,然后这家人就同意了,死马当成活马医吧。结果是一剂汤药灌下去,这人就活了!!!
那么神医给吃的什么汤药呢?大承气汤。
这时候你要是在想:啊,大承气汤就是神汤啊,快死的人喝一碗就能活了。
那你就是个大大大傻瓜!因为大承气汤用不对的话也是会喝坏人的。所以神医出现是有条件的。
下面我们听己安先生在《小道经方读书会》讲广义和狭义阳明病的时候是如何分析这神奇的医案的。
狭义的阳明实热证
首先,狭义的阳明实热证一定是基于承气汤的。轻的阳明实热证基于是调胃承气汤;而重的阳明实热证是用的大承气汤。
这里边儿就有一个很重要的逻辑就是,我们说的小承气汤和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完全不是一回事儿,所以你看那个书的时候一定要理解。阳明实热,他一定伴有热象和燥象,“烦躁”的那个“燥”。所以他用的药中才有芒硝。而且它必然符合一个典型的特点,叫“热则疾之”的特点,就是这个病它来的时候再凶险再猛烈,但是一副药回去,接着就好了。
前面小故事里的神医为啥一下子就能救活那个人?因为那人他本来就是个大承气汤证,就是最标准的阳明实热证,或者说狭义上的阳明实热证,用大承气汤一承,就把这个热承下来了就好了,人就活了。而这个热是什么?实热,符合“热则疾之”的规律,所以一下子人就救回来了。
等到下一个人也almost死了,请神医吃药。神医果然就给他吃药啦。你猜怎么样?唉,绝大部分就不管用了。
为啥不管用了?因为他不符合阳明实证的特点啦,他不再是因为阳明实热证,而是什么?寒热错杂。归根结底是寒。寒是什么?“寒则留之”,需要慢慢的来治,你就很难一下子拽回来。
广义的阳明实热证
广义上的阳明实热证是什么?是一定没到用承气汤的程度,但是下一步又会发展到这个程度。就是已经开始实了,但是这时候还没实呢,那个热还没和燥结到一块儿。
再说说这个白虎汤,口渴的人就用白虎加人参汤,就给他拽回来了,所以他就不再出现狭义上的阳明实热证了。所以我就把这个状态称为广义上的阳明实热证。
大陷胸汤
但是这里边还有一个事儿,是还有一个大陷胸汤。大陷胸汤是什么?就是水和热结在中焦和上焦。实际上这就是西医讲的急性胰腺炎。我有一些学生在ICU工作,他们就跟我说“哎呀,我们在ICU里遇到这个急性胰腺炎,用一些中医的办法很好的,加上芒硝就管用的。”为啥管用?因为他是大陷胸汤证。而大陷胸汤证用的这个大陷胸汤,其中芒硝是很重要的一味药,把这个热给降下来了。
当然里面还有这个甘遂、葶苈这些,就把这个湿,把这个热水,给他降下来了。你说他是不是这个广义上的阳明病啊?我觉得不能完全符合,因为这个燥不典型。但是你说他也是,因为毕竟也用了芒硝了,而且也是符合“热则疾之”的特点。你非得把它归到广义上的也对,就看看你看的角度。
但是阳明实热症的典型的角度一定是实热,同时燥。所以刚才我就没包含这个小承气汤,因为小承气汤它就没有典型的燥,所以就没有芒硝。
知识储备:
《灵杻经脉第十》篇里反复十二遍强调一句话“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这一句话告诉了我们一个治疗法度,邪气盛的时候用泻法;正气虚的时候用补法;热可以很快的清掉;寒的特性是停滞收引,所以排寒很慢;陷下的问题可以用艾灸的方法;不盛不虚的时候可以通过经络的方法治疗,比如推拿,针灸,拔罐,都是在经络上治疗。
如果你对经方有热情,并且足够努力,足够坚持。
那么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微信群可以同步转播课程,群资源有限,已经加群的大家请不要重复添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