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立冬养阳、补肾,可保一冬无忧

立冬养阳、补肾,可保一冬无忧

今日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

立,为建立之意。自这天起,水始冰,地始冻。万物活动趋向休止,都在养精蓄锐为来春勃发作准备。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
在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立冬这一天要休息,吃一些好吃的,犒赏一家人的辛苦。

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

立冬之后,就正式进入冬天了。冬天草木凋零,蛰虫伏藏,而中医认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所以说冬天与肾相应。

在八卦体系中冬天与肾也同属于“坎卦”,冬季寒冷,对肾的考验非常大。

因此历来冬季养生重视补肾,重视恢复肾气。

立冬后就是补肾的好时机。

风水解析

今年立冬还有一点特殊的地方:就是立冬之后,要进入癸亥月。

癸亥月有什么特点呢?容易发生小孩夜啼哭闹。

家里有小孩子的父母要注意了:如果自己的孩子最近突然夜间哭闹不止,可以在家里西北方向(亥位)上放墨汁~缓解这一情况。

补肾补什么?

中医上说的肾,指的不仅仅是有形有质的器官。中医上凡是说到五脏六腑,指的都是功能。

说到肾,最重要的就是“肾主收藏”的这一功能了。

肾中藏的能量是以精的形式存在,这个过程就好比是咱们平时赚的钱不会随身携带,而是储藏在银行卡中一样。平时咱们用的时候,肾中藏的能量,就会以气血、津液等表现形式出现,身体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去。

如果肾主收藏的功能没有实现好的话,就会表现出各种肾气不足的症状:

①脸色发污
②眼神呆滞
③常感觉恐惧
④脚后跟干
⑤经常抖腿
……

如何补肾呢?

冬季养生首先就是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早卧晚起。
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恢复精力、养阴培元,有益于在冬季收藏阳气,涵养阴津。

食补

立冬之后,阳气收敛。要注意补充津液,多饮粥汤。
可以多吃一些种子类的食物:松子、花生、莲子、白果,能补肾益气。

龙眼肉桂山药红枣汤

材料:新鲜山药150g 红枣6枚 龙眼肉10g 、肉桂6g冰糖质量

做法:
1、山药削皮洗净,切小块;红枣洗净劈开
2、将山药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沸,再放红枣,肉桂,转小火慢熬,待山药熟透,红枣 松软,加入龙眼肉。
3、待龙眼肉的香味渗入汤中,即可关火,加入适量冰糖提味。

经方

怎么才能恢复肾主收藏的这个功能?这就离不开一味中药——附子!

附子恢复的就是肾主收藏的能力,这个很重要。

滋阴派中医往往只看重肾里藏的物质,一味的滋阴,而忽略了本身肾主收藏的功能;

火神派中医往往只强调肾主收藏的功能,只注重扶阳,而忽略了恢复肾藏的物质。

说到恢复功能和津液,就不得不提咱们的经方——四逆汤

四逆汤原方: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半,炙甘草二两
方中生附子恢复肾主收藏的功能,炙甘草恢复津液水平。

参考剂量:
①根据汉制一两等于15g:
附子15g 干姜24g 炙甘草30g
②根据一两等于3g:
炙甘草6g 干姜5g 附子3g

熬药方法:
如果有附子,需要将附子先煎90分钟,然后将剩余药材倒入锅中,第一次煎药时间为大火烧开,小火煎50分钟,倒出药液。
将剩下的药材再加水,大火烧开,小火煎30分钟,倒出药液。

服用方法:
将两次的药液合到一起,搅拌均匀后分成两份,一次喝一份,早一次晚一次或者中午一次,晚上一次,饭后十分钟到一个小时服用。喝之前热透。

所选方剂,仅供参考,方剂的选用化裁一定要根据个人的身体整体情况,如有需求,需遵医嘱。

临床上要根据身体的具体情况调整用量,附子可以加大剂量,补津液的药可以加生地、当归等(考虑到现代人津液水平普遍偏低)。

艾灸

对于很多人来说,喝汤药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时间或金钱成本较高,艾灸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1、艾灸关元穴

关元穴处于肚脐下三寸,其内为丹田所在之处,艾灸关元穴可以同样可以起动补命门火,恢复肾气的功能。

2、艾灸太溪穴

3、艾灸涌泉穴

立冬后,每天艾灸20分钟-30分钟,可以激发肾气。
艾灸前后同样要多喝大米粥。补充津液。

按摩
按摩肾俞穴

并腿坐于床沿,两手掌对搓至手心发热,分别按在后背腰部,上下按摩腰背肾俞穴(位于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至有热感为止。可早晚各一遍,每遍约200次,可补肾纳气。

大象腿,大肚腩死活减不下去居然是跟胃有关??
胃疼反酸烧心,胃炎胃溃疡
还有讨厌的幽门螺旋杆菌到底该怎么治疗呢?
关注中医公开课

找到问题的答案

亲爱的朋友们,
如果您有任何学习方面的问题,
可以加群联系我们工作人员,
我们会为您做专业、详细的解答

守正学堂官方QQ群
一群:
二群:411158821
三群:470543119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