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这是喜脉啊!”别傻了,电视剧里的把脉都是骗你的!
最近有部历史剧很火,老少皆宜。
电视名叫《清平乐》。
起初,本着对“正午出品,必出精品”的期待,看了几集。
但看着看着,我的“老毛病”又犯了....
我发现了一个非常不专业的错误。
属实忍不了,必须说出来。
太医的把脉手法,完全是错的!
剧中人物苗心禾意外怀孕时,请来太医院太医问诊。
结果你看看,太医把手搭在了哪?
手腕中间啊!
请问,你这样把脉能把出个啥来?脉都找不到啊!
更要命的是,这位太医竟然还一本正经的说这是喜脉。
求求编剧好好审审稿吧.....
结合以往看剧的经验,我总结出了一个规律。
但凡古装剧,就肯定有中医上的错误。
今天,我就豁出去了。
带着各位,好好给电视剧找个“茬”!
中医把脉,把在哪?
不可否认,很多电视剧中把脉的手法都是错的。
那些东西给看众灌输的永远都是:
把手放在病人手腕处任一位置,手指动一动,冥思苦想一小会,就能说出个一本正经的病名来了。
事实上,这手法可能会瞒过大部分看众,但是却逃不过中医人的眼睛。
正确的把脉手法应该是这样。
首先,位置是大拇指一侧。
沿着大拇指一侧的手腕,下滑寻找凸起的一块骨头,叫桡骨茎突。
中指按压桡骨茎突,前移约一个指肚大小,稍微用力按压。
将食指和无名指搭上,开始找脉。
当感受到指肚下有跳动的感觉时,那就找到脉了。
两点需注意。
第一,中指前移不可过大,移到手腕中间或者小指一侧,都是不可取。
第二,学会变通,脉的位置是不固定的,要适当小范围寻找脉。
这才是正确的把脉手法。
另外,电视剧里还有个把脉招数,叫悬丝诊脉。
顾名思义,用一根丝线缠住病人手腕。
丝线一头是病人,另一头是医生,这两者中间大概隔了一条银河那么远.......
如果说这样你都能感知到对方的脉,那他这脉得是八级地震级别的吧。
要知道,我们的脉很难找。
有时候手指重压都不见得能感受到它,更何况靠一根线了。
再者,线能绑到正确的位置上吗?
综上,悬丝诊脉,不过是个唬人的噱头而已,无效。
既然无效,那为什么要整这一出幺蛾子呢?
有这么一个说法:
在古代理论观中,男女之间的界限非常的严苛,当男大夫诊病的时候会用丝线系在女患者的脉搏处,医生通过丝线来感受患者脉搏跳动。
但实际上,古代并没有悬丝诊脉这一套。
顶多是隔纱诊脉,皇室贵族用的比较多。
普通人,就是直接把脉。
这下,你明白了吧?
那,我们继续说。
滑脉,就是喜脉吗?
《甄嬛传》里有这么一个片段。
太医凝神聚气、眉头紧锁,手指搭在娘娘手腕处号脉。
一分钟后,突然下跪高兴大喊:“恭喜娘娘,贺喜娘娘,是喜脉。”
言外之意,娘娘怀孕了。
很多古装剧里,都有这种场景。
看的多了,你会不会有这么一个疑问。
喜脉,是怎么判断的?
这事靠谱吗?
这事,还真不靠谱!
首先,很多女性怀孕之后,脉象会出现波动,表现为“滑”,称之为滑脉。
但!
滑脉,可不是怀孕女性的专属。
如果你会把脉的话,就会发现一些女性在临近例假之前,她的脉就是一个“滑”的状态。
感觉就像在水里抓鱼一样,抓不住。
排卵期的女性也会有滑脉,甚至男性过度劳累或者有性欲,都会出现滑脉。
为什么?
简单来说。
滑脉,就是身体抽掉能量、消耗比较大的一个脉象。
就拿女性月经来说吧。
月经期间,因为要把子宫里的充血推动出来,需要很大的动力。
所以身体就要抽掉元气,推动起来,故脉滑。
同理,排卵等也是如此。
所以,电视剧里的那些通过把脉就能断定怀孕的情节,很大程度上是有误差的。
它还是需要一个辨证论治。
比如说把到了滑脉,那我们就要问问她上次月经是什么时候?
如果三个月之前,那就有可能是怀孕了。
千万不能靠一种现象就轻易下判断。
说到这,肯定有人会跳出来问:
“那照你这么说,把脉也没那么神啊!”
首先,以上我说的是,点出电视剧中那些夸张的错误认知。
这并不代表,我否认脉学。
其次,古人对脉学的钻研是非常深厚的。
也确实有人能把脉学运用到比现代高科技还神的地步。
所以脉学神不神这个问题,要分人。
一直以来,脉诊在世人心中都是非常神秘的一块知识盲区。
很多人都无法相信,透过三指下跳动的脉象,就能找出疾病,甚至断生死。
正是因为难以置信,所以人们只能将脉学归为迷信一类。
他们认为,把脉这个东西就是中医用来忽悠人的,三根手指能比得上西医先进的医学设备吗?
答案是,能。
说实话,要论实力,中医脉诊不比任何高科技差。
只是,它非常复杂,深度也堪比无底洞。
从古至今,几乎没有人能够完全掌控它,包括华佗和扁鹊。
毫不夸张的说,如果你能走进它。
那就意味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被你打开,出现在你眼前的是一个充满智慧和远见的未知医学领域。
很早以前,我听过一位老人的故事。
叫什么名字记不清了。
她没读过书,也不识字,但却是方圆数百里赫赫有名的名医。
因为她仅靠三根手指,把脉几分钟即可帮病人开方治病。
医院治不了的病、判了死刑的病人,到了她这里,就能起死回生。
非常震惊!
再具体一点吧,之前我们接过一位病人,通过把脉断出他有轻微脑出血。
他不信,觉得是在糊弄他。
他就去医院做了脑CT、核磁共振等一系列检查。
结果,几千块花出去了,得来的答案就是轻微脑出血。
所以脉诊厉不厉害这个问题,你应该清楚了吧。
但是这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
把脉≠无所不能,无所不知。
中医的全部精髓也不在把脉。
这一点还是要分清。
上面我也说了,把脉这门学问是非常深奥复杂的,很少有人能将它钻研透。
所以,我们看病还是要讲究一个辨证论治,不可过度依赖脉象。
因为两个看上去一样的脉象,很有可能背后对应的是一个虚证、一个实证。
这就需要,反复详细的问诊了。
所以不要过度相信把脉,而应综合各种症候,再配合脉象进行全面的推理、诊治。
脉学很复杂,不是这两千字就能说明白的。
如果你对脉诊感兴趣的话,可以从基础学起,也可以跟我们一起探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