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的圣人,才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内经秘传养生书
点击上方蓝字
我们前面进行对比,其实真人应该是最高的层级,他是自发的,属于第一层级,属于天道的层级,所以他们的动作都是先天的,先天地而存在的。但是这种养生方式,其实是我们很难达到的,或者说是我们无法模仿的。
而退而求其次的是至人,这群人其实也是掌握了宇宙之道的人,只不过他们处于这个世界之中,类似于张良之类的人物,对于人世间的世俗都没有了牵绊,甚至夫妻之间的感情,与亲情都是可以抛弃的。这类人,还属于天地之道的范畴,但是已经超脱了人道的范畴,所以没有太多的忧患,对于他们来说最大的忧患就是死亡,所以这类人也可以到达长生的境界。
第三个层次的就是圣人的境界了,圣人的境界是什么样的?《内经》告诉我们,他们可以融入到这个世俗的世界之中,对于世俗的人的喜恶,他们可以很好的适应,可以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这种状态下的人,也可以活一百岁。
实际上,我们应该知道,人体的脏腑之气跟疾病是有对应关系的,不同的脏腑对应着不同的人伦关系,而圣人就是非常善于处理人伦关系的。所以对于一般人来说,圣人的养生之道才是最好的养生学,因为我们的疾病有一半以上的都是因为情志导致的,所谓的情志毛病,都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出了问题导致的。
何谓和?
其实我们知道的儒家讲究的就是圣人之道,这个圣人之道就是中和,而所谓的中,就是喜怒哀乐之未发,就叫做中,发而皆中结,就是和。所以儒家不是教我们没有喜怒哀乐,而是让我们要有喜怒哀乐,但是要有节奏。但是,道家的养生方案就是,让我们不应该有喜怒哀乐,最好的方法就是放弃父母,兄弟,妻子的累赘。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道家讲究的是中,儒家讲究的是和,所以我们的《内经》定义圣人的时候,就用了一个“处天地之和”,天地之间本来是无风无雨,太阳高照,这就是道家理想的天,但是儒家的天则是有风寒暑湿燥火的更替,人情也有冷暖,但是在为人处世上,儒家的圣人可以戒掉那些多余的欲望,可以不生气,不嫉妒,这个就不得了了。
以自得为功
在圣人的行为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是“以自得为功”,这个就是孟子一直提倡的“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也就是说我们的圣人修炼之道,就是找到本身拥有的特质,将这些特质发挥到极致,自然而然就是圣人了。
庆余阁在解读内经养生的时候,其实也讲解了中医的基础理论,将《黄帝内经》七篇大论梳理一过,学习真正的中医基础理论,所以想学习《内经》精髓的网友们,可以加二维码:
—END—
往期精彩
什么是至人,什么是德,什么是道?
真人真的能够提携天地,把握阴阳么?
转基因可以让人长寿么?为什么很多人反对转基因?
为什么会有天癸绝,是什么导致人类不能长生?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