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为什么需要内守,什么需要发散?
#内经秘传养生书
点击上方蓝字
我平时的网名叫做敛之,这个网名已经用了将近十年了,而真正悟透这个道理其实还是在看《王阳明全集》的时候。王阳明在后期常对学生说,人一生收敛是常态,发散是不得已。在阳明先生的整个一生,也可以看到,确实是这样。他这辈子都在讲学,都在平凡的度过,但是到了关键的时刻,就站出来,就出来做事,就发散了。
为什么内敛是常态?人生都是在等机会
其实一个人一辈子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做准备,都是在重复做一些不太重要的事情,甚至是重复做一件事。真正等到他发挥作用的时候,只有短暂的时刻,而这短暂的时刻就是所谓的“发散”之时。
《黄帝内经》里面的养生就是这样的,“精神内守”,当一个人的身体状态是正常的时候,往往可以会心一处,能够聚精会神。但是一旦出现了状况,就会发现精力是分散的,是难以集中的。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不能在一个地方使劲,不能将所有的精力都汇集到一块,是很难取得很好的成果的,这就是内敛。但是真正当某方面的力量集聚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实际上是可以产生很多外部溢出的,这个时候就是发散处。
精神内守,即是一种智慧,又是一种状态
要达到精神内守,其实关键的还是人体的脏腑的气血,必须藏起来,而不是时常跑出来。这个时候,五脏和六腑就必须是正常的工作状态,不能有问题。比如,当我们的肝脏不藏血的时候,到了晚上就会有魂跑出来,跑出来回不去,就做梦了。
所以做梦是一件比较辛苦的事情,其实就是精神不内守的一种表现。当我们的魄不能藏在肺之中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汗毛孔在不由自主的流汗,人体的气血就这样消耗了。当我们的思想不集中的时候,见到了A就会想到B,最后变成了意识流,不能停下来,也是一种消耗,也是不能内守。而当一个人三天立一次志向的时候,其实也就是这个人的肾志不能很好的藏起来,时常跑出来刷一下存在感。
一个成功的人呢,往往能够在一件事上做到精致,做到非常的好,这个时候就要求必须是无条件的集中精力做事,必须在某件事上花费大量的时间,能够获得很高的提升。
—END—
往期精彩
健康的状态是真气从之,人是怎么指挥气的运行的?
中医为什么那么怕风,生命的真谛是什么?
如何御神?祛除执著和烦恼也是养生!
为什么欲望太大,会短命?没有欲望,是不是就可以长生不老?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