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看病、养生有六禁,做不好就不是养生,而是养医生

看病、养生有六禁,做不好就不是养生,而是养医生

#读经典 做临床

《儒门事亲》表面说是读书人怎么样侍奉父母,实际上是中医的临床经典著作,但是这个著作又不比《伤寒论》等纯粹的说临床那点事儿,而是涉及很多其他方面的内容,所以看起来有很多复杂的论述,比如张子和开门见山就论述了所谓的七剂,十方。

剂本来的意思是调和煮药的意思,所以七剂其实是七种调和药物的方法,怎么来组方才能够使得药物发挥其作用;方本来的意思,是船的意思,也就是佛教所谓的大智慧到彼岸的意思,所以方就是治疗患者疾病,使人获得解脱的意思,疾病获得解脱的方法有很多,所以十方就有很多种类,有的时候需要进补,有的时候需要泻,有的时候需要吐,有的时候需要发表,每一种方法都有对应的治疗方案。

同时,书中也有不少关于如何养生,如何用药的方法,因为中医一般认为,所有疾病都是伤寒开始的,所以治疗伤寒的成败与否是非常关键的,所以伤寒之气处理的好不好,就关系到了我们养生是否成功,就关系到了我们的疾病治疗是否成功,下面我们就来梳理一下养生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六大禁忌。

第一禁,初得病,不能吃寒凉之药,冰水也不能吃。“初病之时,甚似中酒伤食者,禁大下之,一禁也”,不管是外感疾病还是内伤疾病,一开始得病,最大的禁忌就是吃寒凉的药物泻下,因为泻下会导致脾胃内伤,也会导致邪气内倾,最终变得更加难治;

第二禁,出汗是治疗的好方法,但是不宜过度,所以张子和说:当汗之时,宜详时之寒暑,用衾衣之浓薄,禁沐浴之火炕重被、热粥燔针,二禁也;要根据当时的情况,进行发汗的辅助治疗,比如夏季的时候,虽然也是外感,就不适合烤火,不适合裹着被子之类的,因为发汗太过导致的问题,有的时候比感冒本身还要严重。

第四禁,发汗的药物,除了性热的药物,也要考虑性凉的药物。“当汗之时,宜详解脉之迟数,用辛凉之剂,禁妄用热药,三禁也”,在临床上,我就经常看见有人到了大夏天,还吃感冒清热颗粒,这个方剂是热性的,但是夏季的感冒普遍都是风热感冒,所以这种看起来是很不妥当的。发汗的方法是吃发表的药物,但是发表的药物不一定就是辛热药物,也有可能是辛凉的药物。

第四禁,泻下的方法之中,需要禁用“巴豆、银粉”等大毒之药,这些药物经常是用在一些寒性便秘的患者,所以对于一些患者表面上有寒邪,实际上不是寒邪的患者,那用了之后就会变证肆出。

第五禁,远来之病患,禁车载马驮,五禁也,也就是看病的时候,尽量少折腾,特别是对肺部感染导致的问题,不管是伤寒感冒还是瘟疫,大多数都是肺部感染,都是外感疾病,本身就对气的伤害很大,如果看病的时候,又舟车劳顿,还没开始治疗就已经输了一半了。

最后一个,也是最常见,最有意思的,大汗之后,禁杂食嗜欲,忧思作劳,六禁也。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当我们出汗之后,是不能吃太多的杂食的,更不能有房事,很多人追求运动养生,就会用很大的运动量去改善,去出汗,最后很容易就导致了汗出过多,然后有的还要吹风,吹空调,这个时候就容易得风湿病;如果这个时候再进行房事,很多时候就导致了患者阳痿早泄,导致了内伤杂病,所以出汗之后,特别是出了大汗之后,一定要静养。

对于不少热爱运动的患者,我一般给的建议就是,尽量少运动,运动的度只需要微微出汗就可以了,出了太多的汗,不但达不到治疗的效果,还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其实养生,并不是太难,有的时候只是需要按照患者本身的需求来养生,就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所以,张子和说:病者喜食凉,则从其凉;喜食温,则从其温。清之而勿扰,休之而勿劳。可辛温则辛温解之,可辛凉则辛凉解之。很多人在吃药的时候问医生,需要禁忌什么?我一般只是让患者不吃与药物犯冲的东西就行,其他的就是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不要吃太多难以消化的食物就行,再一个则是按照患者的喜好,喜欢吃啥就吃啥,这个比什么都重要。

有的时候,我们也会听到一些很荒谬的治疗方案,比如有人得了尿路结石,小便尿不出来,有的医生出了给患者开利尿的药物,还会嘱咐患者多喝水,因为水可以冲动尿路,使得里面的结石更好的排出来,实际上这是损害人体的排尿活动,是一种不太负责的行为。喝进去的水,是水湿之邪,太过了反而会导致脾胃内需,人体的气机更加不顺畅,这个时候很容易导致更加严重的问题。

早在00年代初,某国医大师给中央一位首长看病,首长住院在军队的某个医院,得的是癃闭的毛病,然后西医的思路是首长不能吃东西,因为本身就排不出来小便,你还吃东西进去,是不是加重了病情呢?后来找到中医看病,中医给开了一个方,瞬间就开通了,首长说要吃biangbiang面,西医大夫还是坚持不能吃。这个时候,中医的国医大师就说了:吃,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人是铁饭是钢,人不吃饭怎么能够病好呢?

所以,中医治病养生,很多时候都是因势利导,都是利用人体本身的功能,利用自然界的作用发挥其治疗的功效。

经过少阁主的多番劝说,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俞若熙教授答应给我们的粉丝来一波福利,开设了一个基于临床的实战课程。俞老师出自中医世家,师出名门,从事体质学研究,也是一个临床实战家,平时看的患者非常多,都看不过来。

此次为庆余阁的学员讲课,主要就是奉献临床上常用,效果可观的40多个方子,详细讲解中医治病原则、辨证论治、五行生化制克、经方解读(10个左右经方)、辨体-辨病-病症三辩模式诊疗以及在体质学的指导下,进行感冒的不同论治、咳嗽的不同论治、失眠、精神类问题诊治、脾胃病的诊治、代谢综合征的诊治、妇科病的诊治、皮肤科问题诊治、肝胆疾病诊治、肾虚诊治。

据少阁主了解到,俞老师的患者非常多,经常在互联网上看不过来,所以个人非常想让她把自己的临床经验分享出来,所以邀请她开设了这个临床课程。我也知道,庆余阁不少人已经报名了少阁主的课程,但是“别裁野体近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大家要报名的可以咨询我们。因课程招收学员有限,在我们平台只招20人左右,也会收相对应的学费,如果要报名,往期庆余阁学员优先,高级班学员有优惠。

报名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今天是国庆长假第五天,希望各位同道的身体、精神都能得到充分的休养生息。在休息之余,欢迎大家参与我们的学习和讨论,共同进步!近期我们将继续一起读名著、做临床,下期预告:
为什么反对进补?补太过了会有什么毛病?

往期精彩:
患者治病,最大的忌讳是折腾,能不远行则别远行!

老犯鼻炎怎么办,可以用吐法么?弄点瓜蒂散试一试!

秋季干燥多抑郁,要想思想不抛锚,这个经方准备好!

秋季来了,便秘、皮肤不舒服,这个名方来给你解困!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