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是什么,怎么来的?
药性是怎么来的,这个需要很多具体分析,一般来说药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比如一者是来源于何处,另外则是天地之气的影响,“婴婴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这是什么原理?橘子本来有自己之性,但是经过环境的改造,却会变成与自己不一样的东西。
药性在变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一种药之药性,其实是始终在改变的,始终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没有千遍一律之药性。如同样是生长在阴凉环境下的药物,生姜是喜阴的,但是生姜的药性是辛温的,但是人参则是寒凉的,是甘寒的。
同样是人参,人参种植的时候,如果有的人放入一些大辛大热之药,比如砒霜之类的,种植出来的人参就是温补的,而不是甘寒的了。同样,人参经过炮制,也可以变成温补的药物。
所以药性,其实是药本身接受了哪些天地之间的气的影响后形成的,没一种药的产生都是在六气条件作用下形成的,不同六气条件下形成的,就会有不同的药性,这也是为什么中医药讲究道地药材的原因,而现代种植的药物之所以不能代替原生的药物,是有其根本原因的。
药性与药效
其实药效与药性有一定的差别,比如热性的药,有的时候未必会导致人体发热,按照“天命之谓性”的说法,那么药性是来源于天地的,所以阴凉所生当为寒凉,如人参。
但是,事实上,生姜,干姜作用于人体之后,人体现出来的就是热象,这个与生姜的生长环境所赋予他的性质是有差别的。其实,这就是人体在药性的确定上有了一个作用,药性不等于药效,但是我们现代的体系其实是等同药性与药效了。
比如风寒之邪,本应该是寒性的,但是进入人体之后,却会发热,所以如果把风寒也看成一种药的话,其实风寒之性为热性,也可以定义为怕冷的寒性。
而药性的形成,其实要归结为天地,还要归结为气候环境,只有这些综合因素作用,才能确定药性。
往期精彩内容
何谓气化,根本原理是什么?
为什么痉湿暍也算太阳病?
气化论的基础:药的性味
五运六气 | 课堂笔记10:一阴一阳之谓道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