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学习中医,才能快速入门?
中医是一门技术活,也是一门艺术,所以有的把中医想的太难了,有的就把中医玩出了花,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中医,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学习中医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毕竟我们现在的科学体系比较独特,迥别于中国古代的技术传承方法。 在某种程度上,中医其实是一门经验性很强的医学,所以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经验是很重要的,经过感性认识之后,再去学习抽象的哲学,这样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历来的中医教育,都重视学习经验和学术传承,一般都是从学徒开始的。学徒不仅要干很多活,还要认识很多粗浅的药物知识。我学习中医,有两个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是跟随家父出诊,学习了脉法,然后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就如鱼得水了;一是在药店做义工,抓了小半年的中药,进而对于药物有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在跟随家父出诊的时候,我没有任何基础,那时高中刚毕业,还没有进入大学,就背诵了一点药性知识,另外就是抄写了基本医学书籍,从此在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得最清楚的是两本家传的医书,一本是《本草备要》,一本是《医方一盘珠》,这两本书把最基础的知识框架建立起来,特别是《医方一盘珠》这本书,基础知识,脉学知识,还有临床经验总结都囊括其中。譬如,书中不仅有内科的各门各类,还有小儿科,妇科,眼科,基本上学习完了就能够解决很多临床实际问题,而里面又不乏医案,理论,方药。 基于庆余阁前期写的文章一直是关于五运六气及《伤寒论》经典内容,很多中医爱好者很难有基础从基础开始学习,或者说很难有机会从老师那里从零开始学习,所以一直想推出一些线下的学习内容,但碍于自己的时间有限,网络教学的局限性,所以现在只是开设了运气培训班和伤寒培训班,没有更多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内容的。 前段时间在赣派运气学高级班里聊天,大家表示想去赣州玩一玩,所以可以安排大家跟随家父学习一段时间的中医,一方面是体验一下地方的风土人情,一方面是可以跟随家父出诊,学习脉法,所以临时起意,开设一个线下的课程。 家父在脉学方面造诣较深,如果大家想短期内学好中医,对脉学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实际掌握一些关键内容,可以的线下课程。课程的第一步就是品尝一下我们当地的美食,比如毛主席推崇的“四星望月”,还有非常好吃的“鱼丝”,不过现在这个时节,鱼丝貌似已经下架了,吃不上了。还可以游览当地的名胜古迹,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天:游览宋城-郁孤台;就是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那个郁孤台;第二天:跟随家父出诊(上午出诊,下午讲解课程);第三天:跟随家父上山采药(这个时节夏菇草应该可以采摘了),识药;第四天:讲解脉法并且体验脉法;第五天:跟诊,听讲解课程,采摘农果,体验农活。第六天:参观烈士陵园、中国风水文化村—三廖。
游学项目主要看个人,一般一次游学时间在5-15天之间,除了两天的时间活动,其余时间都可以跟诊、听课程。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选择听课的时间,最少是三天,多的话可以多几天。 关于费用,未报过庆余阁学习班的同学,按照天数收费400元每天(包吃、包住),报过以前学习班的同学可以优惠,如果对于中医感兴趣,想在短时间内体验中医学习,进入中医的殿堂;有一定基础的中医爱好者,报名这个课程最适合,相关事宜可以咨询阁主,扫码下列二维码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