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人与下医医病!
中医医人,那么西医呢?很显然,我们要聊的不是中医与西医,而是上医中医下医,要研究我们中医所谓的上中下三等。中医要说,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很多人就会反对,会跳出来说,你看中医又在忽悠,又在吹。
甚至,在中医界也有很多人会跳出来反对:少说点大话会死么?
其实,这就是中国语言表述史留下来的一个问题,在中国的语言表达习惯中,有很多词语是没有确定的意义的,每一个词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下才有意义,如果脱离了环境,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其中的意思。
所谓的上医医国,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懂得治国对于一个国家的医疗卫生系统有多么重要。
以蒋介石为首的江浙财阀,其实主张的是全面的西化,用西医西药,而且这个东西可以更好地跟美国接轨,还进行了“爱国卫生运动”。在老家,还能看到蒋经国主导的一些新乡村运动的壁报,但是民国的平均寿命还是只有三四十岁,并没有比古代增加多少,其实这样说明了一个问题,民国时期的卫生政策是失误的。
建国之后,其实我国的医疗资源是非常匮乏的,相对于民国,特别是1935年左右,贫穷只能更严重,不可能更好。这个时候如果完全用西医,很多疾病根本就无药可用,老百姓压根就看不起病。所以,那个时候有一些书生治国,一直打压中医,这是很要命的。
直到今日,我们的医疗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在全世界是相当低的,但是我们的人均寿命提升却又是最多的。这就涉及到一个医疗资源的问题,医疗投入中国公共卫生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5%,WTO制定的最底投入标准为5%,在全球191个国家中排名第188(倒数第四),世界经合组织为8.4%美国是13.9%,瑞士是10.9%,中国在教育、医疗方面的投入比不上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乌干达!
一句话,如果没有伟大的毛泽东主席主导建立的医疗体系,现在我们的医疗支出估计10%都不够。有数据,其实一眼就看出了,谁是上医,谁是下医。
中医医人,其实则是从另外一个层次加以诠释了。没有现代医疗体系的建立,人均寿命想超过70岁,那是很难的。所以,对于中国来说,不管是现代医疗还是中医,都是有功之臣。在前面的大环境下,人能够活着,再其次是如何更好的活着,而不是半生不死的活着。这个层次,中西医加以对比,就会发现,中医有明显的优势。
也就是可以说,中医、下医的区别就在于见森林与见木之间的差别。如果是中医,则将人看成是一个整理,健康是人,疾病也是人,所以人是最重要的。但是,不管什么时代,人都有短视的特性,所以现代很多人都是跟着疾病走,而不是跟着人来走,所以尽管中医医人,也会变成下医,只想着医病。
现代医学就是医病,比如非常关注如何减轻痛苦,如何控制指标,这些可以很好的检测,能够有说服力,也很明晰。但,现代医学其实也注重人,比如现代的营养学、功能医学等方式就是通过关注非疾病状态的人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