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古人的“六陈论”,哪些药材越陈越好?

古人的“六陈论”,哪些药材越陈越好?
点击箭头处“”,哦!!

古人的“六陈论”

中药的贮藏对其质量影响很大,贮存不当,可引起酶解、霉败、虫蛀、变质、挥发油等成分散失等质量变化。

在中药贮藏过程中,有诸多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其中贮存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即使其他因素诸如仓贮温度、湿度、通风情况等均适宜,仅贮存时间因素就可以影响药材的质量。

贮存时间的长短,可直接引起中药材内在质量发生改变。

01

不同贮藏期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总酮含量和抑菌效力随贮藏期延长而降低,贮藏7年后与贮藏1个月比总酮含量由51.14mg/g降至8.71mg/g;抑菌圈距由9.46mm降至4.77mm;抑菌圈直径由19.64mm降至14.77mm。

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中总黄酮、多糖含量随着贮藏期的不断延长而逐渐降低,贮藏1~2年的总黄酮、多糖含量由当年的7.28%和5.75%分别降至6.21%、4.69%,熊果酸、齐墩果酸、迷迭香酸含量由当年的0.27%、0.06%、0.53%分别降至0.19%、0.05%、0.45%;水浸出物、醇浸出物含量由当年的17.54%、7.35%分别降至13.65%、5.76%。贮藏2年后达最低值,故夏枯草药材安全储藏年限以当年为宜。

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贮藏2年后,其主要活性成分阿魏酸松柏酯、洋川芎内酯 A、Z-藁本内酯分别降低了59.1%,40.1%和47.5%,故川芎药材不宜久存。木瓜Chaenomeles speciosa(Sweet)Nakai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水溶性总有机酸含量表现出下降的规律,当年木瓜的水溶性有机酸含量为7.80%,贮藏1年后有机酸含量降为5.87%,而贮藏2年后有机酸含量则降为3.46%。

桃仁Prunus persica(L.)Batsch在2年贮藏期间,随着贮藏时间的推移,苦杏仁苷含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贮存4个月后苦杏仁苷含量损失近30%,8个月后损失近40%,1年后损失近50%,2年后损失达90%(由2.27%降至0.30%)。

淫羊藿常温贮藏2年后有效成分的含量降低幅度很大,其中淫羊藿苷含量降幅达到25%左右,总黄酮含量降幅达到32%左右,且药材外观色泽变黄,因此淫羊藿以常温避光贮藏不超过18个月为宜。

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 Benth.贮藏1年后挥发油含量减少10%以上,贮藏2年后挥发油含量减少25%以上,因此广藿香药材不宜长时间贮藏,一般不应超过2年。

02

大多数药材以贮存时间短为好,可从药材贮存时间愈短所含有效物质损失愈少作解释。

但有些药材如陈皮、吴茱萸、狼毒、枳壳、半夏、麻黄等古人认为却是愈陈愈好。

该六味药古人称之为“六陈”,是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形成的。

中药“六陈”首载于梁代陶弘景《本草经集注•采用斤两制度例》,谓“凡狼毒、枳实、橘皮、半夏、麻黄、吴茱萸皆须陈久者良,其余须精新也”。宋代《证类本草•卷第十一•狼毒》记载狼毒“与麻黄、橘皮、半夏、吴茱萸、枳实为六陈也”。张元素《珍珠囊•药性赋》记载:“枳壳陈皮半夏宜,麻黄狼毒及吴萸,六般之类宜存久,入药方知功效奇。”金代张从正《儒门事亲•六陈》谓“药有六陈,陈久为良,狼、茱、半、橘、枳实、麻黄”。

以上可以看出,所谓“六陈”,实为七种药物,枳壳、枳实是同植物来源的两味药,现在大都认为是指枳壳。

中药陈久性好,似乎不好理解。如果这一论点是科学的,是否可认为是药材贮藏中发生了质和量的改变,其变化的总产物乃是真正的有效物质,当然还需要实验研究加以验证。

对贮存1年和贮存2年的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进行祛痰、镇咳作用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后者比前者祛痰作用明显增强,镇咳作用也有增强的趋势,似乎与古人“六陈”理论相符。

贮存6个月、12个月、24个月及30个月的麻黄(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中生物碱及挥发油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生物碱的含量无明显变化,分别为0.873%、0.882%、0.874%及0.864%,但挥发油含量变化较大,分别为0.22 ml/100g 、0.20 ml/100g 、0.16 ml/100g 及0.13ml/100g。

另外,对1~3年不同贮存时间的麻黄(木贼麻黄)Ephedra eguisetina Bge.进行镇咳、平喘及中枢兴奋作用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平喘、镇咳作用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中枢兴奋作用也减弱,似乎又与古人“六陈”理论不符。这些如何解释,有待于深入研究。

特别提示:
由于平台更改了文章分发机制,不按时间推送,而是按权重随机推送,为了保证您能看到我们的推送,不错过每一篇好文章和每一次福利活动,请将我们的设为星标,让我们每天与好文章相遇,在文章中与国医大师攀谈!

END

【本文选自《中药鉴定学专论》,人民卫生出版社,作者:康廷国、王峥涛。编辑整理。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扫描下图二维码可查看本书详情。】

长按上方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进入购买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