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苑英华】心理医生赵淑琴:和煦如春阳 静谧似秋雨
她很有事业心,但不是工作狂;她温柔娇小,但遇事沉着冷静;她内心柔软,但抚慰了近400百颗脆弱的心,接受了800多小时的咨询与倾诉。这个如春阳般和煦、秋雨般静谧的女人,就是山西省中医院心理治疗师赵淑琴。
第一次看到赵淑琴, 是在“静阅思”读书分享会上,她一边读书一边讲解,整个人透着一种淡淡的优雅。言语中尽显睿智,忽而犀利,不知觉间,却又转如春雨般和润。那时,印象最深的,是她的从容。如今,再次走近她,又不禁被她时时刻刻散发出的人格魅力而折服。
不惧挑战转身心理咨询师
1992年,赵淑琴18岁,中专毕业后成为一名护士。之后的几年时间里,她进修了护理专业的本科,考取了护理副主任护师,被评为了优秀代教老师……在大家眼里,作为护士的她已经足够出色,可在她看来,人生远不止这些挑战。
1998年,赵淑琴欣然选择学习心理学,在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开始了人生新的征程。通过不懈努力,她不仅考取了心理治疗师,还为山西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郭宏老师做助教。从此,她执着地埋头于心理学的探索,一方面渴望自身的提高,另一方面,她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心理学,通过心理学让生活更美好。
赵淑琴参加心理咨询公益活动
“她觉得自己一个人难以面对眼前的压力,生怕把孩子照顾不好,怕孩子有任何闪失……”2009年,赵淑琴接待了一位刚诞下孩子四十多天的妈妈。虽然她已经做足了功课,但还是无法面对一进门就抑制不住情绪哭诉的年轻妈妈。“我觉得当时唯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她的境况中,才能帮她走出阴霾。”对于自己的第一个接诊案例,赵淑琴印象尤为深刻。“那时候,我能做的就是听她倾诉。随后,我重新整理好自己的心情,又进行了一次回访。我想告诉她,当她迷路了,我不仅是她最安全可靠的倾听者,还是陪她一起找寻快乐、找寻美好的陪伴者。”
回忆起自己的首个接诊案例,赵淑琴忍不住感慨:“现在物质条件好了,人们不用为吃穿用度发愁,但精神需求却越来越大。尤其是很多年轻父母,对抚养孩子都感到吃力,他们过度担心孩子的成长,过度忧虑,甚至无心应对工作。这些困扰很普遍,也属于心理学研究的范畴,我想他们需要心理学的治愈和安抚。”
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赵淑琴更加深刻地了解了这份工作的价值与意义。她也深知,生活中还有很多人需要心理学的帮助,需要他们这群工作者的陪伴。
慢节奏大能量传递美好
最初,赵淑琴只有每周三出诊,一星期只有一两个案例。再后来,她着手申请、筹备自己的心理门诊,从一个小角落到如今两间敞亮的温馨小屋,她和她的心理学,逐渐被大家认可。“我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心理学,心理学可以让自己生活地更好。”赵淑琴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心理学工作者,但我热爱这份工作。作为一名普通的心理学工作者,在社会中,我把自己比作一截管道,通过心理咨询师这个身份,传输正能量。”
带着这个信念,节假日里,赵淑琴经常参加公益讲座,女子劳教所、私企、读书分享会……她全心投身于心理学工作中,经常请教她的专业督导老师,与同行探讨如何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这个过程中,爱读书、爱钻研也成为她这些年逐渐成长的秘诀。“我是一个慢性子的人,凡事得有规划,准备充分了才会放手去做。”她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不匆忙,不恐慌,慢慢生活,才能完全体味到其中的各种滋味。或许这就是她的一种人生态度,但也是一种难得的心境。
赵淑琴跟孩子们愉快互动
“有个小寓言故事,说一位心理学家去世后下了地狱,他不服气就向上帝申诉。上帝对他说,每个人来到人间,都是经历疾苦才能成长,但你剥夺了他们成长的权利。”严谨之余,赵淑琴也不乏幽默风趣。对于心理学,她有自己的理解:“不管是困难还是快乐,每一天都值得我们去体验。心理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但它不是让人们躲避疾苦,而是鼓励人们更加从容地面对挫折。”
化作指南针指点迷津
“现在有些人,一提到去看心理医生,就会产生‘耻感’。人们敢承认自己患有高血压、甚至是癌病,但不愿意承认自己心理有需要。”赵老师说,“其实人人都有心理需要,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以及各种人际关系,心理学对每个人的生活都很重要。换了新单位、小孩转学、搬家到新的环境……种种境况都可能让我们紧张或者不适应,我们需要去调节。学不会满足自己,就不会满足别人;不会让自己快乐,就不能给他人带来快乐。”
赵淑琴参加读书分享会
很多人认为心理咨询师就是救世主,可以帮助很多人。但赵老师认为,作为心理咨询师首先就是要解除助人情结,因为“帮助”就意味着“我强你弱”,心理咨询师不是要同情前来咨询的人,而是要“同理”。她说:“我就是向导,陪同你一起找到方向,但路你得自己走;我就是镜子,可以让你看清自己,但得你自己去观察。我尽力让你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我就像一位‘山里人’,在你迷失方向的时候,递给你指南针。我希望做一个最有安全感的陪伴者,接地气,予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