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圣张仲景最善用附子,可以说他已经把附子之用发挥到极致了! ◆附子与干姜、甘草相配(四逆汤),而为回阳救逆第一方; ◆附子与茯苓、白术、白芍、生姜相配(真武汤),温阳利水; ◆附子与人参、白术、茯苓、白芍相配(附子汤),温补元阳; ◆附子与麻黄、细辛相配(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发表; ◆附子与白术等(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相配,治风湿骨节烦疼(术附合用为除湿之要药); ◆附子与半夏、粳米、大枣、生姜配伍(附子粳米汤),温脾止泻; ◆附子与大黄、细辛相配(大黄附子汤),温下寒积; ◆附子与大黄、黄芩、黄连相配(附子泻心汤),扶阳消痞; ◆附子与生地、阿胶、黄土、白术、甘草、黄芩相配(黄土汤),温脾止血; ◆附子与薏苡仁、败酱草相配(薏苡附子败酱散),治肠痈; ◆附子与乌梅、黄连、黄柏、川椒等相配(乌梅丸),治蛔厥及久利; ◆附子与地黄、山茱萸、山药、丹皮、茯苓、泽泻、桂枝相配(肾气丸),而为补肾祖方; …… 【四逆汤】 四逆汤是张仲景附子类方的代表方剂,附子和干姜配合,温阳的力量大大加强。历代都用于治疗疾病由阳转阴、由实转虚的阶段。 临床表现出一派阳虚寒盛的状态,如四肢厥冷、恶寒、精神萎靡、脉沉微弱等。 《伤寒论》中四逆汤主要用于治疗经大汗、严重呕吐、腹泻等之后,患者出现一下三种情况的场合: ①脉微弱、沉迟; ②四肢厥冷、拘急; ③恶寒、或身有微热、或腹内拘挛。 四逆汤方证(《中医十大类方》): 1、附子脉,表现为脉微弱、沉伏、细软、或脉突然浮大而中空软无力; 2、恶寒、四肢厥冷,尤其是下半身及膝以下清冷不温; 3、精神萎靡、倦怠欲寐; 4、干姜舌,表现为舌质淡或淡红、暗淡,舌体多胖嫩,舌苔白腻或灰腻、或干腻、或白滑。 本方能温散里寒及治疗阳气虚衰,阴寒内盛的四肢厥逆,并且有兴奋心脏及胃肠的功能。用治急慢性胃肠炎,心脏机能衰弱,神疲倦怠,冷汗自出,下利清谷,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脉沉微或迟弱及误汗或大汗淋漓之亡阳症,或真寒假热,但手足厥冷等症。 现代主要用于心力衰竭、心肌梗塞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此外,对于垂体、甲状腺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以及慢性腹泻,亦可应用。 本方能兴奋心脏及胃肠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而治疗新陈代谢机能低下或衰竭的虚脱,可用于急性肠胃炎吐泻过多,或急性病大汗而呈现虚脱者。以本方为基础加减,治胃下垂亦有效。 使用本方的注意事项: 1、用于救急时,姜附用量要大。附子量大时,必须久煎。 2、阴虚及真热假寒者忌用。 更多经方内容: 黄煌经方体质学习丨寒体之附子证 黄煌经方体质学习丨寒体之肾着汤证 黄煌经方体质学习丨寒体之大建中汤证 黄煌经方体质学习丨寒体之理中汤证 黄煌经方体质学习丨寒性体质之干姜证 经方学用录丨千古奇方半夏泻心汤 寒冬来临,体寒的要注意下体的保暖。不要坐在凉凳子上,屁股下面放一块艾绒垫是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