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条论述太阳与阳明合病而见下利的证治。
两经或两经以上病证同时发生,无先后次第之分者,谓之合病。合病的发生,多是由于邪气过盛,同时侵犯数经,它的病势也比一经发病为重。“太阳与阳明合病”,在这里指的是太阳与阳明经表同时受邪,既表现有恶寒发热、头项强痛等太阳经表证,又有缘缘面赤、额头作痛、目痛鼻干、卧寐不宁的阳明经表证。关于阳明经证,《伤寒论》中讲得并不太清楚,原文第49条只提到“面色缘缘正赤”一证,很不全面。近年来,许多学者把白虎汤证作为阳明经证,混淆了经的概念,也不尽合适。严格地说,白虎汤证作为阳明热证似乎较为贴切。根据庞安时《伤寒总病论》与朱肱《类证活人书》等书的记载,均以阳明经脉为病才叫做经证。《医宗金鉴》对于阳明经证又作了歌诀以概括:“葛根浮长表阳明,缘缘面赤额头痛,发热恶寒身无汗,目痛鼻干卧不宁。”这里所说的葛根汤证也就是阳明经证,是阳明经脉受邪,经气被遏所表现的证候。因为它的经也行于表,故也有发热、恶寒等全身症状。
二阳合病,由于太阳、阳明二经受邪多少不同,病变也有所侧重。如果太阳病证偏重的,可用麻黄汤,如第37条“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就是个例子。这一条的二阳合病以阳明经邪为重,这可从“必自下利”一证而知。太阳与阳明经表受邪,尤以阳明经邪为重,由于阳明之气抗邪于表,不能顾护于胃肠之里,里气不和,升降失常,故而出现自发的下利或呕吐等证候。以下利为主的,用葛根汤解经表之邪,升阳明之气。表解则里和,下利必自止。
葛根汤为阳明经证的正治之方,又可兼解太阳表邪,方中主药是葛根,不仅能解肌发表,且能入脾胃,升发清阳,鼓舞胃气,善治泄利。因此,本方治二阳合病自下利者,最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