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葛根汤 / 正文

葛根汤治腰痛/肩周炎颈椎病临床应用经验

我听胡希恕老大夫这样讲过: 还有一个方子我常用啊,就是葛根汤。葛根汤这个方子啊,你们看这个伤寒论里讲得很好,他说太阳病啊,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项背强,我们在临床上也确实是这么用,你看项背强,肩膀,光肩膀疼,疼,运转不自由,这么一种关节病,用葛根汤非常好使,也要加术附。他因为对着这个项背,后头的这个关系,尤其咱们现在说的这个脊髓痨啊,就是结核性的脊髓炎,这葛根汤应用的机会多极了。也是用葛根加附子。还有一种最常见的病,就是腰肌劳损,我自己也得过,我试验过,非常好使,这个不要加术附,就是用葛根汤。这个最常用的遭遇这个。他就是项背这个肌肉啊,失和,所以就这个项背强几几,他这个程度要是加重,他就疼,他不光这个拘急了,他要疼。他这个腰肌劳损啊,我是自己得过,这是说这话啊,也有十来年了。怎么也不好……他们后来给我拿点卡的沙啊,那东西也好,火攻一样热得很,就是用火攻啊,也不行。后来我说得了,我试试葛根汤吧。就一副药,吃了就不疼了。这个不要加附子,这个我深有体会,真好使。咱们院的以前的那个叫崔什么?他的儿子就得这个病了,我也看了,他就问谁了,他说葛根汤能治这个?我说你试试,他吃了就好了。这东西多去了,这个我治好多,多得多。所以凡是腰疼,与脊髓有关系的,一般大概都用葛根汤比较好,葛根汤加术附。(本节引自《胡希恕讲痹症》) 2008.12.6 入冬降温,前晚洗头未吹干,稍有受寒,伏而未发。 昨晚公司吃年饭,抽奖我中了一套音响,一个大箱子搬回来,腰受力。今天早起即腰痛,俯仰困难,走路也觉腰部拘紧不利索,只想斜躺在沙发上。 思及《胡希恕讲痹症》,谓腰肌劳损用葛根汤加苓术附。前一阵子偶有腰痛,从肾治,吃了一盒金匮肾气丸,感觉不明显。觉得这次似为受寒,寒客经输,太阳经输不利而腰脊强痛。用葛根汤疏解太阳经气,加苓术利水,加附子振其阳。遂处方:葛根12g 麻黄10 桂枝10白芍10茯苓10苍术10附子10炙甘草6生姜10大枣4枚 先煎附子一小时,纳余药,再煎一小时。晚七点喝一杯,并不出汗。九点后再喝一杯。晚上睡下仍不出汗,只觉得背部腰部渐暖和。小便两三次,量挺多。次日早上好了大半。再喝一杯,中午就完全不痛了。 看来这个方子还是很对症的。原来想着麻黄10克是否嫌多?麻黄桂枝葛根在一起岂不是会大发汗?而竟始终无汗,只是尿多,看来寒不从汗解,而从小便去。这个水全从下走,而不从汗走。 2009.9.1 晚上爸来电话说感冒了。两天前淋了雨,着了凉。自己服头孢拉定,无效且加重。现发烧,浑身关节痛,无汗,并不恶寒,咽痛,稍咳,似有痰咳不出。无胃口。已一日无大便,小便黄。舌脉都不详(他们自己都不会看)。处葛根汤(家中备有我寄回去的抓好的药,葛根12麻黄9桂枝6白芍6炙甘草6,用时加生姜9枣4枚)。 9.2早上打电话回去问得知,昨晚饭后父服葛根汤,温覆取汗,得微汗,腰痛随汗随松。半夜里病又还原,自己起来二服。 以汗出不彻,仍有低烧、腰痛,嘱再煎一付葛根汤,拟加白术茯苓。但是家中没有散药,想到所备药中五味异功散加桔梗(党参3白术6茯苓6炙甘草3陈皮3桔梗6)中有白术茯苓,他们又不能识别,就索性合葛根汤和五味异功散。 晚饭后又打电话回去询问,今天的葛根汤合五味异功散药力够了,出了一身大汗(天气也还挺热),腰痛大减,烧也退了。唯胃口尚未恢复。父亲自己拟明天再煎一付。 9.3 早上上班前打电话去问,爸已经在地里收割芝麻。 晚上再问,说彻底好了,尚余一点咳嗽。已经干了一天农活。 妈告诉我,老爸开始还准备去镇上去住院,自己觉得这回的腰痛得不轻,还发烧,人感觉受不了。妈拦住说要爸先打电话告诉我一声,看看我有没有什么办法,因为我说过他们如果有什么不舒服一定要告诉我,而且我给家里备有各种感冒药。“自己的儿子都不信,你还能信哪个?”这是妈数落爸的话。“这回两三付药就好了,你爸说,这小子还有两下子啊”。我心里小得意了一下。爸从来不喜欢吃药,尤其不喜欢吃水药,虽然看我妈吃我的药两三年了,但还是难接受。这回大慨是爸爸相信我的方子的开始。 2009.10.19 上周五我在办公室空调风口受凉,即觉腰不舒,迁延两日,渐痛。天气尚热。热即出汗。刻下腰痛,处桂枝加葛根汤加苓术(葛根15桂枝9白芍9炙甘草6生姜9大枣4枚茯苓10苍术10)。服后睡下,遍体汗出。腰痛稍缓解而仍在,肠中咕咕响。半夜起来二服。 10.20 仍有些腰痛。晚上处葛根汤加苓术(上方加麻黄9g). 服后温覆,竟不出汗,也不肠鸣,唯小便增。才一服,半夜里腰痛已不再!只是稍稍口渴。 忆及去年12月6日案,以及昨日未加麻黄遍身出汗,以及今年9月2日父病先单用葛根汤,烧退,遍身汗出而腰痛稍减,稍后仍痛,后加苓术(五味异功散),才去腰痛。 比较: 昨日我单用桂枝汤+葛根+苓术,发汗,水走肠间(肠鸣音亢进)。 今日加麻黄,成葛根汤+苓术,反不发汗,水从小便去,腰痛立已。 上次父亲单用葛根汤,发汗,腰痛仍在。 次日加苓术,成葛根汤+五味异功散,出一身畅汗,而腰痛立愈。 看来受寒新发的腰痛,直接用葛根汤加苓术,不要问有汗无汗。单用葛根汤或者桂枝加葛根汤,都能发汗。桂枝加葛根汤再加苓术,则仍发汗,而肠鸣音严重,水走肠间而不大利尿;葛根汤加苓术,反而不怎么发汗/或发畅汗,麻黄利水,合苓术,使水从小便走,而不单从汗走。 这里面真奇妙啊。 我仔细回味这个葛根汤加苓术,以及胡老常用的另外一个方子桂枝汤加苓术附。 似乎记得何任和刘渡舟都有用肾着汤治腰痛的例子。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 甘草 白术各二两,干姜茯苓各四两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 《金匮要略》讲的是杂病,那么这里的腰痛就不是新发,而是“久久得之”,是由于“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而久之就得了腰痛,而且“病属下焦”。症状是“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只是腰以下冷痛,身体重得像缠了五千枚铜钱在腰上,其他还好,胃口也正常,小便也通利,也不口渴。当然也没有寒热表证。 病因为水湿,那么用苓术利湿;病性为寒,就用甘草干姜温下寒。药对证,吃了就会“腰中即温”,也就不再冷痛了。 那么这里看出水湿导致的腰痛,用茯苓白术去水利湿就对了。如果腰痛不是由于下焦虚寒,而是新发的太阳经输不利所致,当然就用葛根汤加苓术;或者如胡老用桂枝汤加苓术。 如果更陷入机能沉衰,还要加附子振其沉衰。 初期往往较轻,且呈阵发性,常因天气变化或劳累而引发。伴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尤其是在肩关节内旋、后伸、上举、外展等运动时更为明显,甚至剧痛难忍,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笔者近年来应用仲景之桂枝汤加葛根汤治疗肩周炎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举例如下: 病例1 赵某,女,50岁,2004年11月就诊。患者左肩疼痛,活动受到限制一年余,曾服用芬必得、双氯芬酸钠等消炎镇痛药效果不明显,希望服中药治疗。现症遇寒则痛甚,遇热则痛。手臂屈伸不利,不能抬举,时有麻木感,恶风寒,舌质淡、苔薄白。以调和营卫,温阳散寒,祛湿止痛。治以桂枝加葛根汤加味,处方:桂枝10g,白芍12g,葛根15g,甘草5g,生姜10g,大枣10g,薏苡仁30g,伸筋草10g,附子30g,细辛3g,姜黄10g,防风15g。五剂后自述疼痛减轻,功能有所恢复,只是早晨仍感疼痛,嘱再服五剂,并每早热敷患处,以助局部阳气运行。如此内外兼治,一月而愈。 病例2 林某,男,64岁,2005年1月就诊。患者自述近一年来,右侧肩关节疼痛,时觉腕、肘、肩均麻而痛,痛如锥刺,不能握物,活动障碍,不能抬举,不能梳头、脱衣服,疼痛固定时缓时剧,舌淡苔白、舌尖瘀点,脉沉紧。曾药物肌注、服诺福丁等消炎镇痛药等疗效不佳。遂请中医服汤药。治以调和营卫,活血通络止痛。拟桂枝加葛根汤加味,桂枝10g,白芍10g,葛根20g,甘草6g,生姜10g,大枣10g,薏苡仁30g,丹参20g,地龙10g,红花6g,附子20g,当归12g。连服五剂后,疼痛有所减轻,舌尖瘀点消失,肩关节活动仍不便。该方去丹参、红花,加姜黄10g,五剂后症状已不明显,为巩固疗效,又服十剂即愈,两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按该病起病较缓,病程较长,不易治愈,好发于五十岁以上的老年人。桂枝葛根汤本为治表虚兼项背强几几而设,“项背强几几”实为拘急而强硬,俯仰不能自如,其病因多为风寒客于太阳经输,致使经气不利,阻滞津液的运行,经脉失于濡养所致。肩周炎的主要特点是肩背疼痛,痛不可忍,甚如刀割,重着不移,麻木不仁,屈伸不利,肩臂上举、外展后伸及环转活动障碍。西药对此病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本病主要是由于病人年老,气血渐衰,营卫不足,不能抗御外邪,致使邪气入侵,闭阻阳气,血脉凝涩不通,留滞关节经络所致。气血虚衰,营卫不足是本,外邪侵袭筋脉是标。其病变部位在上肢,但临床辨证以营卫之气为主,治疗以调和营卫、散寒除湿、通络止痛,并随症加减化裁,则该病即愈。 以上病例均为阳气不足、营卫失调、血行不畅而发肩周炎。故以调和营卫、通阳散寒、祛湿通络为治则,皆用桂枝加葛根汤治疗。本方用桂枝通阳止痛,横行肢节,引诸药抵达肩、臂、手指,故又为上肢病的引经药;葛根升提阳气,输通经脉;生姜以助桂枝散寒邪;大枣、甘草补中益气。桂枝、生姜辛甘合化为阳以助卫气;芍枣酸甘化阴以滋营阴;桂芍相合一散一敛;姜枣草相合共同调和营卫之用。配附片、防风祛风散寒温阳,舒筋活络,除湿止痛;地龙、姜黄、丹参、红花活血通络,行气止痛;薏苡仁利湿舒筋;当归补血养经。诸药相伍,临床再根据病情的不同,随症化裁,故效果相得益彰。若再配合针灸、理疗,加强肩臂功能锻炼,总有效率将会大为提高。 肩周炎(肩凝,五十肩),用透骨草伸筋草各30g,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三次服用,另药渣热敷患处。有良效,曾治近四十余例,效罔者几无。如:程某,四十七岁,司机,患是症多年,常服西药,以致胃伤坏而停药即复发,用此法,三五日而愈!其胜叹中药之神奇,五元钱除此固疾! 生姜不但是厨房必备的调味品,同时也是一味用途广泛的中药。如果辨证准确,运用得当,将会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笔者曾重用生姜治疗肩周炎一例,服药两剂而愈。 病例:杨某,男,59岁,患者右肩部疼痛十年余,活动受限,手臂不能上抬至肩,每至凌晨4~5点即发生针刺样疼痛,痛不能寐,局部有寒冷感,刮风下雨时加重,清晨穿衣困难,诊断为“肩周炎”。三年间,经针灸﹑拔火罐﹑口服西药止痛片﹑封闭等多方治疗,均未获效。查体:局部皮肤无红肿,轻压痛,右臂不能上举。辨证为风寒外袭,久病体虚。药用:生姜50g,桑枝50g,透骨草20g,鹿角胶20g。患者服药两剂,十余年痛疼消失,手臂活动也较前灵活,早晨可以顺利穿衣服。 经典里的中医智慧 《伤寒论》上有一个治疗出汗、项背痛或者肩膀痛的方子叫桂枝加葛根汤,就是桂枝汤里边加上葛根这味药物。葛根的作用主要是舒筋通络,而且可以往外发散风寒,这个桂枝加葛根汤在《伤寒论》里边叫项背强几几。这里面描述的是后脖子连着背的地方僵硬疼痛,叫做项背,如果患者有经常出汗、怕风这样的症状,就用桂枝加葛根汤。 项背疼痛与一些颈椎病、腰椎病、颈肩综合症、痉挛性斜颈的一些症状相似,另外更严重的是,有些人一发作这个病就全身僵硬,也叫僵人综合症,患上这些病的患者,如果还有出汗现象,就可以用桂枝加葛根汤去治,如果不出汗,但也有相对疼痛,就在这个方子里边加上麻黄,就换成了另外一个方子,叫葛根汤。葛根汤使用最广,因为大凡项背疼痛的患者,出汗的情况少,不出汗的情况多,所以说葛根汤用的范围是最广。 葛根汤有发散的作用,同时还能够通络,能够解痉,由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组成。 葛根在舒筋活络的同时,还可以润经脉,尽管是寒引起来的这种经脉痉挛,但是它里边有缺津液的现象,不柔和,有些人没有受寒,手关节也不灵活,这种就是因为经络里边的水分减少导致,而葛根这味药物可以滋阴生津。它可以把其他经脉里边的水调太阳经里边去。 然后它还入阳明经,这个阳明经是胃,这个经里气血比较足,如果太阳经里边的水少了,葛根可以从这里边把水把调到太阳经去,经脉就柔和了,疼痛自然缓解,因此葛根的解痉作用特别好。 麻黄在这主要是散寒止痛,麻黄发风寒,而且可以止痛,所以这里边加上麻黄,这个葛根汤的止痛作用要比桂枝加葛根汤还要强,所以它必须用于不爱出汗的患者,如果患者容易出汗,这种项背痛就不能加麻黄了,因为容易发汗太过,造成口干舌燥,严重还会虚脱,所以要辩证使用。 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第70页:我常用此方加减治疗颈椎病,五十肩表现为后头隐痛,项背牵强,肩臂疼痛酸麻等症者。我的组方如下:葛根15g、麻黄5g、桂枝12g、炙甘草5g、生姜2片、附子6g、姜黄10g、赤勺12g、羌活10g、红花10g、茯苓15g。 我的实践:葛根用量常在30~60g,寒湿重者加威灵仙24g。 颈椎病是一种进展缓慢的退行性常见多发性骨疾患,多见于中年以上的人。轻者头、颈、臂、手、上胸、背疼痛麻木;重者可出现四肢瘫痪、大小便失禁等。颈部是头与躯体联结的部位,头部的血液供给大脑及躯体的神经系统,以及饮食、呼吸等生命活动,都需要经过颈部相互沟通。不仅如此,颈部还是头部活动的枢纽。由于颈部椎骨的协同作用,头部才能向前、后、左、右转动,并可以进行仰头、俯视等活动。正因为如此,颈部很容易受伤,例如:扭伤、落枕。 临床上常用的治疗颈椎病的偏方、验方主要如下: [方 剂] 葛根25~40克、桂枝、白芍各18克、炙甘草12克、生姜6克、大枣6枚。 [加 减] 局部凉甚加附子;颈项沉困加羌活、独活;手臂麻木加当归、川芎、川牛膝;病程较长加天麻、全蝎、地龙;肾虚者加鹿角霜、山茱萸、骨碎补。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