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我国政府在不同时间段推出了多个心理咨询师相关证书,近年来,这些证书的考试逐渐被取消,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我们需要了解心理咨询师证的历史,在我国,心理咨询行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国政府开始重视心理健康工作,并逐步建立了心理咨询服务体系,1985年,国家卫生部颁布了《关于加强心理卫生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培养心理咨询专业人才,在此基础上,我国陆续推出了多种心理咨询师证书,如国家级心理咨询师、省级心理咨询师等。
随着心理咨询行业的快速发展,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部分培训机构为追求利润,不顾职业道德和学员利益,开展不规范的培训和考试,导致心理咨询师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地区的心理咨询师数量远远超过市场需求,形成了“过剩”的现象,一些心理咨询师在提供服务时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甚至出现侵害学员权益的行为,严重影响了行业形象。
针对这些问题,我国政府开始对心理咨询师证书进行整顿,2017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停止使用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通知》,明确指出自即日起停止使用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包括心理咨询师证书)作为职业技能鉴定的依据,这一举措旨在规范心理咨询行业的发展,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为什么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会被取消考试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规范行业发展,通过取消考试,可以有效遏制不规范的培训和考试现象,提高心理咨询师的整体素质,这也有利于引导培训机构走正规化、专业化的道路,提升服务质量。
2、调整人才结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取消考试后,将有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系统的培训,成为合格的心理咨询师,这有助于缓解目前市场上出现的“过剩”现象,使心理咨询师资源更加合理地配置。
3、提升国际竞争力,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我国心理咨询行业也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取消考试有助于提高我国心理咨询师的国际认可度和竞争力,为我国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4、促进行业创新,取消考试并不意味着取消对心理咨询师的选拔和培养,相反,政府和相关部门将加大对心理咨询行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培训方式的创新和认证体系的完善,这将有助于培养更多具有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心理咨询师,推动行业的持续发展。
国家心理咨询师证被取消考试是为了更好地规范行业发展、调整人才结构、提升国际竞争力和促进行业创新,尽管暂时告别了考证的时代,但我们相信,在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心理咨询行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