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气丸
一、古方简介
【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干地黄24g,山茱萸12g,泽泻9g,茯苓9g,牡丹皮9g,桂枝3g,炮附子3g。
【功用】补肾助阳。
【主治】肾阳不足证。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人夜尤甚,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
二、临床新用
(一)内科疾病
1.帕金森病
【案例】某男,77岁,2003年10月14日初诊。患帕金森病20余年,长期服美多巴、抗胆碱能药物及神经元保护剂等,因长期口燥便干、肢体乏力要求中药辅助治疗。现症: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肢体乏力,口干,纳少,大便数日1行,舌红绛少津,脉沉细。曾服六味地黄丸化裁无效,夜尿清长,淡漠畏人,时有怕风。此属长年患病,阴损及阳,肾阳虚不能蒸腾气化。试投金匮肾气丸化裁:肉桂3g,附子6g,干地黄20g,山药、茯苓各15g,泽泻12g,山茱萸、丹皮、补骨脂、益智仁、肉苁蓉各10g,5剂。
二诊:舌脉如前,夜尿见短,原方改肉桂为6g,附子10g,加巴戟天10g。续服30剂,口燥、尿长、畏寒、乏力基本消除,胃纳见增,大便仍干,舌红绛已化红润,稍有薄苔。改服金匮肾气丸每次8粒、苁蓉通便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2次以巩固疗效[徐天景.金匮肾气丸临床新用举隅.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21(5):92~293]。
【按语】患者年老久病,津液亏损用生津之剂不能获效,应属阴损及阳,釜底无火,不能气化所致。投以六味地黄丸壮水之主,加肉桂、附子、补骨脂、肉苁蓉、巴戟天补水中之火,以鼓舞肾阳,恢复肾之蒸腾气化之功;通过“阳中求阴”、水火并补,使阴阳协调,津液自生。
2.甲状腺功能减退
【案例】某女,38岁,2004年4月13日初诊。近3月来,常感乏力、懒动,月经稀少、性欲减退,情绪低落,面色不华,苔薄、舌淡,脉沉缓。测血T3、、T4d、TSH介, B超甲状腺无殊。属肾阳虚而阴不化, 阴无阳则独亢。投金匮肾气丸加味,以双补脾肾,益火之源。处方:肉桂、泽泻、山茱萸各6g,制附子、仙茅、仙灵脾各12g,干地黄、丹皮各10g,山药、茯苓各15g,黄芪18g,红参5g(另炖)。服药40余剂,复查T3、T4诸项指标恢复正常水平。改投浓缩金匮肾气丸8粒,每日晚上服,归脾丸9g上午服。随访至今如常[徐天景.金匮肾气丸临床新用举隅.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21(5):292~293]。
【按语】肾阳主温养下焦,是人身气化之根本,又是水中之阳,“所谓一阳居于二阴之间”。患者肾阳虚衰、无力温化,故表现出性欲减退、月经稀少、情绪低落、舌淡脉沉缓等一派寒凝之象。金匮肾气丸加仙茅、仙灵脾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黄芪、红参补脾益气补后天之本以补充肾元。药证合拍,故疗效较好。
(二)男科疾病
男子乳房发育症
【案例】某男,54岁,1997年10月14日来诊。近半年来左侧乳房内出现一小肿块,隐隐胀痛,触摸或摩擦时胀痛尤甚,曾在本市某医院男性科诊治,给予他莫昔芬及逍遥丸治疗,无明显疗效。诊见身材稍瘦,平素常腰膝酸软,性事不佳。查左侧乳房略隆起,乳晕下触及一结节,直径2.5cm,质地一般,能滑动,压之胀痛明显,无发红、发热现象,右侧乳房正常,舌质淡红,边有齿印,苔白滑。未服用过激素类,以及引起男子乳房发育的其他可疑药物。实验室检查:睾酮10.5nmol/L, 低于正常值; 促卵泡激素FSH及促黄体生成激素LH在正常范围。证属肾阳亏虚,治宜温补肾阳。药用金匮肾气丸,口服,每次10粒,食日3次,连服6周后,左侧乳房内结节即消失,性功能亦康复。随访1年余,未见复发[顾文忠.金匮肾气丸治验三则.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19(6):324]。
【按语】男子乳房发育症在临证时多见肝气郁结,治宜疏肝理气,可选用逍遥丸治疗。但本例为肾阳亏虚,体内雄性激素睾酮低下所致,故应选用温补肾阳的金匮肾气丸治疗。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金匮肾气丸有提高雄性激素的作用,此为本例取效之原因所在。
(三)五官科疾病
1.目赤
【案例】某男,55岁,工人,因目赤、畏光3月余,加重10天,于1995年5月22日就诊。患者自春节后,双眼结膜逐渐发红,因不影响视力而未予重视,3月下旬感冒1次,经治而愈,但目赤反而加重,且畏光,时有流泪。经县某医院五官科检查,除结膜发红外,角膜、虹膜无异常,予以氯霉素滴眼液抗菌治疗,药后半月目赤如故,建议中药治疗。曾服龙胆泻肝汤加苦参、黄柏共20剂,病情有增无减,故前来诊治。刻诊:精神萎靡,情绪低落,面部发暗,两目发红,轻度畏光,眼眶湿润,无涩痛感,舌淡苔白,脉沉细。当时气候较为炎热,见其身穿两件长袖衣服,并紧扣纽扣,便问他是否怕冷,告之一向怕冷,小便清长,阳事不举。此乃肾阳虚弱,阴寒内盛于下,逼迫虚阳上浮所致的目赤。治宜补肾助阳,引火归原。方用《金匮要略》肾气丸加减:干地黄、山茱萸、山药各15g,草决明、茯苓、怀牛膝各10g,附子、肉桂各6g。
二诊:服药5剂,目赤变浅,畏光不明显,已不流泪。再守方10剂,目赤、畏光消失,患者精神焕发,并穿上了短袖衬衫。随访18未复发[杨德胜.《金匮要略》肾气丸验案2则.河南中医,2006,26(2):29]。
【按语】目赤一症,可由邪实、正虚及虚实夹杂等多种病机引起,如肝胆火热循经上犯者为实证;肝肾阴亏,虚火上炎者为虚证;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者为本虚标实证。本证虽然目赤,但精神萎靡,面部发暗,一向怕冷,小便清长,阳事不举,l其本质是阳虚。病机为肾阳虚弱,阴寒内盛,目赤为阴寒逼迫虚阳上浮所致。治宜补肾助阳,引火归原。《金匮要略》肾气丸中附子、肉桂各用6g,一者引火归原,使浮阳潜藏于肾,二者取其“少火生气”,鼓舞肾气,使命火不绝。方中大队滋阴益精药,成为阳气生化的物质基础,即所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类经》)之义。故患者服药15剂而收功。本案前医以龙胆泻肝汤治之,因龙胆泻肝汤多为苦寒清利之品,为肝经实火、湿热所设,用于本案犹如雪上加霜,导致阳气愈虚,阴寒愈盛,浮阳不潜,目赤自然难除也。
2.泪溢症
【案例】某男,64岁,1997年5月14日诊。近2年来经常双眼流冷泪,不分春夏秋冬,无论无风有风,不时泪下,迎风尤甚。曾到某专科医院诊治,给服维生素E及杞菊地黄丸等,无明显疗效。最近流泪加重,手中常持毛巾拭泪,影响日常生活和外出活动。诊见:双眼泪液常流,拭之不久又生,清冷而稀薄,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阳痿不举,舌质淡红,舌边齿痕深,苔白多津,脉沉细。检查泪点位置无异常,泪道无阻塞。证属肝肾阳虚,治宜温肾暖肝,药用金匮肾气丸,口服每次10粒,日3次,连服8周后,双眼流冷泪症即消失,性功能亦康复,随访1年,未见复发[杨德胜..《金匮要略》肾气丸验案2则.河南中医,2006,26(2):29]。
【按语】本例泪溢症属虚证,由于肝肾阳虚,不能约束其液而致冷泪常流。金匮肾气丸为温补肾阳之药,因肝肾同源,故肝肾阳虚者,用之亦效。前医用杞菊地黄丸,是主治肝肾阴虚证,药不对证,岂能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