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艾灸学习 / 正文

艾灸调理多种原因导致的腹泻治疗方法穴位

腹泻,一般以中焦虚寒为多见,在饮食生冷寒凉的食物后,脾胃内寒气凝滞,使肠胃功能失调所致。这种情况可艾灸神阙、天枢两个穴位进行调理。 神阙穴: 神阙就是肚脐,又名脐中,是任脉上的要穴。有温中散寒,温补阳气的作用。 天枢穴: 天枢是大肠的募穴,是阳明脉气所发,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是腹部疾病的治疗要穴。 胃痛,一般在不吃或吃多后发生,这是由于过饥过饱皆可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致使脾胃升降失调,水谷停滞,不通则痛,从而导致腹痛!可配合中脘、足三里两个穴位施灸调理。 中脘穴: 关元是胃的募穴,募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胸腹部的腧穴。灸之有温中健脾、行气止痛的作用。 足三里穴: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的功效。 胃炎的主要表现为腹泻、恶心、呕吐及腹痛。通常是由于饮食不卫生食品,因微生物感染引起,也可因化学毒物或药品导致。可取脾俞、胃俞两个穴位进行艾灸调理。 脾俞穴: 脾俞主要治疗腹胀,呕吐,便血,痢疾等问题,胃俞主治消化功能疾病,再配合中脘穴一起施灸,有效缓解肠胃炎引起的身体不适。 胃俞穴: 胃俞是脾的背俞穴,是治疗胃溃疡、胃炎、胃痉挛、神经性呕吐、肠炎的常用穴位之一。 针对自身问题,配合穴位,按照顺序每穴艾灸10~15分钟即可。 李东桓《脾胃论》里有云:“饮食失节,寒温不适,脾胃乃伤。脾胃一伤,五乱互作,其始病遍身壮热,头痛目眩,肢体沉重,元气不能运用,故四肢困怠如此。”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