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重善老师在《大医火神师徒传道录》第71页中,介绍了卢铸之太老师的一篇论文,叫做“五行生克制化之理说”,这篇文章阐述了卢铸之太老师对五行运化过程中之生克制化,具有自己独到之处的见解,这对于我们理解五行运化论,以及理解郑卢医学精髓,都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与意义。现结合学习体会做一解析,与大家共同分享读书体会。 一、卢铸之原文特点 卢铸之原文中说到:“欲知五行生克制化之理,须知相生相养之道,相刑相克相冲之义,然后始可以却病,兼可以延年长生也。夫东方木运,以水为母,移水于木,用以灌溉,水患自消。南方火运,克金为主,金被火克(金为水母),燥自不生,金纯而火平矣。西方金运,金能化木,木能和土,土原金之母,得土之运转,而金木交并,相合而不相戮。北方水运,得金而生,得木而消,得火而化,生化自然,气自贯通。中央土运,旺在四时,得火为母,得金为子,母子相依,无偏无倚,自然有生无害,于是天清地宁,宇宙肃清矣。 其中更有至要者,如水旺克火,则火熄;火旺烧水,则水干,均实害之。当必令其水勿泛滥,亦勿使其漏泄;勿使火燎原,亦勿使其停熄;使之不大不小,水到火之地位得感温暖,火到水之地位得感清凉,两相亲洽,毫无刺激。如是善运水火功夫,必可达到坎离既济,水火相生,天无厌机,地无尘氛,此即是五行生克之化机的至理,亦是金木交并之至道。四气相调,中央得中和之正气,于是五行运化,四方宁谧,疾病自然无从而生,天人亦自然得以安和”。 这篇文章中心内容共有如下特征。 一是体现到五行子母相生论: 夫东方木运,以水为母,移水于木,用以灌溉,水患自消。 南方火运,克金为主,金被火克(金为水母),燥自不生,金纯而火平矣。 西方金运,金能化木,木能和土,土原金之母,得土之运转,而金木交并,相合而不相戮。 北方水运,得金而生,得木而消,得火而化,生化自然,气自贯通。 中央土运,旺在四时,得火为母,得金为子,母子相依,无偏无倚,自然有生无害,于是天清地宁,宇宙肃清矣。 二是体现到协调水火: 水到火之地位得感温暖,火到水之地位得感清凉,两相亲洽,毫无刺激。 三是体现到金木交并: 西方金运,金能化木,木能和土,土原金之母,得土之运转,而金木交并,相合而不相戮。……此即是五行生克之化机的至理,亦是金木交并之至道。 二、五行运化协和论 五行运化生克制化论,是指木、火、土、金、水五者之间的关系,借以说明人体五行的关系总共有三十个,即相生五个,相侮五个,相克五个,反克五个,制化五个,生克克五个。在这三十规律之中,卢铸之太老师在文章中只讲了五个规律,为什么只讲了这五个相生之规律?后面的都没有讲,而讲的只有相生的五个,其目的就是我们要知道,相生乃是生命活动中的正常现象,只要是五行相生,就不会出现什么生克制化之异常现象。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既在正常情况下,五行相生,就没有什么生克制化之说,因为“五行不出二气(阴阳合为一气)之中,二气即在五行之内,二气乃人身立极主宰,既生五行,又以五行为归”(《医理真传·五行说》)。所以说,卢铸之太老师继承了郑钦安五行一块论,这一块即:“人身一团血肉之躯,阴也,全赖一团真气运于其中而立命”(《医理真传·气血两字作一卦解》)。即《内经》中所说的:“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血肉之形体为阴,阳气运行于其中,这才有人之生命存在的状态,即正常状态下的健康生命现象。而当出现了什么相克、相侮、反克等等情况之下,这时候人已经是病态现象了,病态下的人体其生克制化全都是不正常的现象。所以说,只有是人体五行协和论,才体现到人体正常生命状态。 既在郑钦安与卢铸之的理论之中,五行乃是运化协和论,即五行乃一块。如郑钦安所说:“历代注家,俱在方位上论,而不在一气(真阳元气)上论,五行之实义,渐不明矣,余特直解之”(《医理真传·五行论》)。由于后世不明《内经》阴阳运行即是五行之义,五者,心肝脾肺肾五脏,行者,运行也、道路也。五行,五脏之气运行过程也,五脏之气运行其实乃为阴阳二气运行之机,即“五行充塞二气之中,二气即在五行之内。二气盛,则五行之气即盛;二气衰,则五行之气即衰;二气亡,则五行之气即亡”(《医理真传·再解古脉说》)。 郑钦安又说到:“五行原是一块(人生有形,不离阴阳,故称一块),并非专以左肝、右肺、心表、肾里、脾中为主。盖以左肝、右肺、心表、肾里、脾中者,是就五行立极之处言之也。若执五方以求五行,而五行之义便失;以五行作一块论五行,而五行之义即彰。五行不出二气之中,二气即在五行之内,二气乃人身立极主宰,既生五行,又以五行为归”(《医理真传·五行说》)。而张景岳所总结的更为恰当:“五行即阴阳之质,阴阳即五行之气,气非质不立,质非气不行。行也者,所以行阴阳之气也”(《类经图翼·五行统论》)。即把阴阳之气运行之际,乃为五行之本质特征。 所以说,如在人体非常健康的情况下,研究五行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人体就是一气阴阳(阴阳合二为一,一气,真阳元气)之体,气血就是一个整体,根本无所谓生、克、乘、侮;同时,只有邪气强盛时,邪气才会依照五行规律进行传变,而正气虚弱时,正气就根本不会发生传变,而且只会被邪气所传变或制约;只有邪气有余或强盛的时候才会出现生、克、乘、侮的情况,而“阴平阳秘”的状况就是一团和气(真阳元气),也就谈不上生、克、乘、侮了(《治病书:中医破执》)。 所以郑钦安又说到:“夫人身与天地无异,天地以五行塞满乾坤,人身以五脏之气塞满周身”(《医理真传·五行说》)。因为“骨本属肾,而周身无处非骨;筋本属肝,而周身无处非筋;血本属心,而周身无处非血;肌肉属脾,而周身无处非肌肉;皮毛本属肺,而周身无处非皮毛”(《医理真传·五行说》)。这种意思是想说明,人体本身就是一个阴阳合一体,形体为阴,真阳元气充满周身。五脏六脏腑只是某个功能特点之代表,并非是人体之全部。所以说,即“盖以左肝、右肺、心表、肾里、脾中者,是就五行立极之处言之也”(《医理真传·五行说》)。其根本乃是五行运化协和论,这才是真正的五行之意义。 三、水火协调、坎离既济论 卢铸之最为精彩的,就是“水到火之地位得感温暖,火到水之地位得感清凉,两相亲洽,毫无刺激”。这两句话的核心之处是,擅用水火功夫,即水火协调、坎离既济。 为什么郑卢医学反复强调善用水火功夫呢?因为把天人合一观落实到人身上,就是重视运用水中一阳,即潜于水中的这一阳。这个水中一阳,是天(乾卦)地(坤卦)结合,即乾卦一爻落于坤宫才有坎卦中的这一阳,乾坤指的就是天地。天地就是先天,从太极八卦图来说,先天天地就是先天八卦图,先天八卦图,乾用三阳爻表示,即;坤用三阴爻表示,即,在先天八卦图上,乾坤居南北之正位。同时,先天八卦图中,坎离居于纬位,即离居东位,用二阳爻夹一阴爻组成,即;坎居西位,阴二阴爻夹一阳爻组成,即。先天八卦图,象征天地自然形成的状态,既南北对峙,水火相冲。先天为体,后天为用,先天为气,后天为运。即后天八卦图的组成,构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在后天世界里,天地离开了南北之正位,取而代之的是坎离水火,而乾坤退居于后天世界的西北侧与东南侧。虽然后天世界以用为上,但是先天为体这一状态一刻钟也没有离开我们,即郑钦安所说:“无先天而后天不立,无后而先天亦不生”(《医法圆通》),既先天与后天同在,如下图所示: 从以上先后天合一八卦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外圈为后天八卦图,坎离居于南北之正位,即水火主导人体。但是我们要知道,中医学上非常强调夜晚要守子时,即午夜11点到1点这个时刻,一定要上床睡觉,因为在这个时间是阴阳要交汇的时候,阴阳是怎样交汇的呢?交汇的目的就心肾相交,心肾相交就是坎离互济。坎离是如何既济的呢?坎中一阳,来自先天乾卦中一爻,从图中可以看出,坎中这一阳上升,到达了上面离卦中爻之后,又形成先天之乾卦图示,既返回到了先天状态;同理,离中之一爻真阴,源于后天坤土中之一爻,其下降之后,到达了坎位之后形成坤土之势。即坎中一阳上升,离中之真阴下降,又返回到了先天乾坤南北之正位状态,既形成了先天之态势,而形成这样的态势,我们的生命才能够长生久视、生生不息。这就是为什么郑卢医学反复要强调坎离既济、水火协调、心肾相交之目的。 为什么郑卢医学又强调善用水火功夫呢?其水火功夫,火,就是指的坎中之一阳,水,就是肾水。而这个水中之火,即一阳,乃是人生命之根本与动力源泉,而后天一切疾病均会造成人体之水火失调。特别是在水火之间,火为主,水为从,因为人体的功能,“无火不生,无火不化”(《传道录》)。正如彭师所说:“生命之本,既是坎中一阳,又是离中一阴,这两个结合起来就是真气,我们讲坎离既济,就是讲阴阳结合,这就是要维护真气的根本所在”(《传道录》)。 所以说,善调水火之功夫,卢铸之太老师总结出两句名言:“人生立命在于立火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而“水到火之地位得感温暖,火到水之地位得感清凉,两相亲洽,毫无刺激”,这两句话,与前面的两句话可以对换互解,都是在于说明,水火乃是生命之根本,水为阴有形,火无形而寓于水中,才会有生命之形成。如郑钦安所说:“坎中真阳,肇自乾元,一也;离中真阴,肇自坤元,二也。一而二,二而一,彼此互为其根,有夫妇之义。故子时一阳发动,起真水上交于心,午时一阴初生,降心火下交于肾,一升一降,往来不穷,性命于乎立”(《医理真传·离卦解》)。既郑钦安所说之意为,生命乃是心肾坎离之互济,一旦失济而疾病丛生,而当我们紧紧抓住调济坎离、协调水火之关键时,一切疾病在我们面前都有可能迎韧而解,这也就是郑卢医学为什么能够解决前所未的疾病之奥妙所在。 四、金木交并之至道 金木交并之至道,此语之含义深刻。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五行运化过程中,坎离既济,处于南北状态,而金木交并,乃是处于东西状态。从五行运化中来理解,卢铸之的解释则非常圆满,因为五行之中土能生金,而金气通木,木能和土,而不是我们所理解的木能克土,而是以土为中心,二者都立极于中土,从三者的关系来看,其金木之气不是相克,而是相通,相互为用。我们如果从这张后天八卦图上,以及五行运化升降图上,就可以很明确的看出: 从图中我们可以分析得出,水火坎离对冲之气,震巽二木与兑乾二金,同样也是对冲之气,而艮土与坤对冲互为一气,对冲者,阴阳二气互化为一气之用。这样才有了后天八卦图之左升与右降,同样在五行运化图上,以中土脾胃为中心,肝气左升,肺气右降,从而形成了圆形运动轨迹。为什么说圆运动以中土为中心呢?如郑钦安所说:“然五行之要在中土,火无土不潜藏,木无土不植立,金无土不化生,水无土不停蓄,故曰:‘土为万物之母,后天之四象咸赖焉’。不独后天四象赖之,而先天立极之二气(即阴阳二气),实赖之也”(《医理真传·五行说》)。 在我们以前所理解的,多为金能克木,木又克土,如果是这样的话世界就无法正常存在与运行了。所以说,卢铸之认为金木互通乃为一气,不是金能克木,而金能化木,不是木克土,而是木能和土,因土能生金,金能化木,木能和土,以土为中心,金木一气,这才是真正的金木交并之至道。 清代唐容川的药物解,则更能说明这个金木交并问题,如有人问:辛者金之味也,金性主收,今考辛味之药皆主散而不主收,其故何也?答曰:“凡药气味有体有用,相反而实相成,故得金之味者,皆得木之气。木气上达,所以辛味不主收而主散。木之气温能去寒,木之气散能去闭”。如“肉桂比枝味更厚,气更凝聚,乃木性之极致。大辛(辛者,金之味也)则大温,能益心火,为以木生火之专药”(《本草问答》)。而肉桂大辛大温之品,其辛金之味则厚而下行,然温热之性又必上升,而妙者“全在引龙雷之火,下安肾脏……其更妙者在龙雷之火,上交于心宫”(《本草新编》),这就是其典型的金木相通、金木交并之至道。所以说,又问曰:木之性散,何以味反酸,而主收哉?唐容川答曰:“此亦相反相成,金木交合之理,得木之味者,皆得金之性,所以酸味皆主收敛。……五味酸敛肝木,使木气戢而不逆上,则水火二者皆免冲上为病,是酸味入肝而得金收之性”(《本草问答》)。如天麻,金木合德之物,桑寄生独得金木之闲气也。所以《内经》中云:“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金木者,生成之终始也”(《素问·天元纪大论》)。 因此,研究者得出结论是,辛味乃是金与木相合而产生(《发现中药》)。有一味中药柏叶,就是典型的金木相通之气而生。古人云:“凡木皆向阳,柏独西指,是木气与金气媾。夫金木者,生成之终始,木禀春生,金禀秋成,人之肝肺应之。肝合乎肺而化,则阴生,而血之化源裕,于是阴降阳随,所谓金之降不穷,则木之升亦不穷也。肺合乎肝而化,则阳生,而气之化源裕,于是阳升阴随,所谓木气升不穷,则金之降亦不穷也”(《本经疏证·柏叶》)。从经验可以发现,柏树四季常青,看不到其发芽与枯萎的交替,是因为在它的内部金与木和谐并存着,在内部进行着循环,外表则看不出荣枯节律,所以卢复说它“顺受金制”。既然柏树能够使金木和谐共存,而不是交争,用柏子仁可调顺金与木之间的关系,使木从金化,或金从木化(《药性琐谈》)。柏树中真正四季不凋的是它的叶子,所以柏叶用“木顺受金制”表述最为合适,能够“顺受金制”说明木和金是和谐共存的。还有一味大家最常见常用的食物,大葱,就是一个典型的金木合谐之品,即金木交并之至道产生,其上青通肝木,下白通肺金,身为一体,金木一气从下而上通达。临床上,卢铸之太老师喜欢在痹证的治疗中运用全葱,其目的是很明确的,痹者,闭也,闭阻不通之病,大葱交通金木,以气主通,筋脉通达,而药力易于达到治疗目的。 所以说,从自然界的多种植物中就可以看出,金木交并乃是自然界的五行运化生生不息之道,用以解释人体之肝肺功能也是如此。因此,郑钦安在论述五行论中,提出的五行乃是一块,这一块就是人体整体,形体为阴,真元阳气充满于内,人才有生命。阳气在人体内周流不息运行,其圆形运动轨迹,即升降沉浮,而产生了四象,这四象就心肾肝肺,以中土为中心,肝左升,肺右降,心肾水火相济,生理情况下没有什么五行可见,只是一团元气在体内流行而已。所以,当我们看到了所谓的生克制化之后,这已经是出现了病态。因而金木交并之至道,与心肾坎离既济是同样的道理,只明两种说法而已。这才是真正的金木交并之至道也。 五、结语 卢铸之“五行生克制化之理说”一文,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即五行协和论、坎离既济论与金木交并之至道。这三个内容方面虽然明确,但其真正体现卢铸之太老师这篇论文核心内容的,还是其“如是善运水火功夫”这句话,因为只有善水火功夫,才能“必可达到坎离既济,水火相生,天无厌机,地无尘氛,此即是五行生克之化机的至理,亦是金木交并之至道”,这才是本文章之中心内容。 为什么说卢铸之太老师要强调善用水火功夫呢?因为我们调节五行,五行生克制化,这是自然规律,我们用药来调节它,彭师认为实际上就是解决善运水火功夫。水火,就是坎离二卦,也就是解决两者既济的问题,水火二者,水为基础,火为立命之根本。正卢永定老师所言:“人身就是一个火炉,无火不生,无火不化”(《传道录》)。五行之运,就在一个火字,人身只有靠这个火才能生存和生长,人身只有靠这个火才能气化,才能生生化化不息,才能化阳为阴,化精为气,化气为血。若凡是重病,都是因为水火,坎离不能既济,五行运化不自然而成,当然是疾病丛生。因此:“火,寄寓人的全身,这就是人生命之火”(彭师所言),所以说,卢铸之太老师总结出:“人身立命在于以火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因而,五行运化之调节,其本质是:“心,得到肾水要感到清凉;肾,离火下降时感到温暖,达到这个的时候,水火相交就正常了”(《传道录》)。而水火相交,金木自然交并,五行运化自然和谐,人体阴阳自然成为一块,“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素问·生气通天论》),人体自然处于生生不息之状态,还会何患之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