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零起点学中医 / 正文

月圆依旧,却不闻秋意渐浓

月圆依旧,却不闻秋意渐浓月圆依旧,却不闻秋意渐浓这人啊,越长大对各种节日就越没有多少期盼了,反而开始有些怀旧了。
又是金秋佳节,记忆中的中秋是个团圆的日子,一家人齐聚一堂,吃月饼,啃豆荚,剥板栗,聊家常。
记得小时候,临近中秋节,母亲都会提前买好月饼,那时候的月饼和现在完全不同了,真的叫大如圆月,里面有冬瓜糖、黑芝麻、花生、蜜枣等,口感非常好。
如今的月饼呢,精致的包装,红红火火,一层层打开后却只有碟子大小的月饼,各种肉馅、虾馅,却早已没有了最初的味道。
为什么要提前买呢?因为月饼吃了很上火,提前买回来放在阴凉处,也会稍微好些,这是母亲的说法。
但事实是怎样呢?小时候都嘴馋,得知母亲放月饼的地方后,就会时不时去偷吃一点,吃到中秋时,有时候好好的一个月饼也就剩下半个了。
就算是中秋当天,母亲也会反复强调不能多吃,怕吃了上火还要生事,生事就是吃药的意思,而黄连上清片是家里必备的药。
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兄弟也没有多吃,过完了中秋,就把没吃完的月饼用纸包起来,在之后的几天里再慢慢啃。
记得某次,把月饼夹在书里,结果是几天下来月饼泛出来的油渍已经渗透在书页中,依然散发着淡淡的香。
当然,中秋节也最少不了毛豆荚,记忆中父亲总要在田埂上种上一排排毛豆荚,即便它非常阻碍田埂间行走。临近中秋,毛豆已经饱满得弯下了腰,满眼是一派丰收的景象。父亲总会提前一天把毛豆荚收回来,在中秋那天煮上一大锅豆荚,当热腾腾的蒸气飘然而起,满屋子都是秋的味道。
摘板栗也成了金秋不可缺少的乐趣,摘板栗也叫打板栗,毕竟那是一个个或青或棕的果子,外面布满了刺。
一手竹竿,一顶斗笠,围着树下开始打板栗。打下来的板栗还要剥开,有的板栗成熟到已经开了口,只需脚踩着,再用木棍挑开外壳板栗就出来了,而没有裂口的就更难了。打板栗总免不了被板栗刺扎,偶尔也有扎出血的时候,而更不幸的是,有时候被整个板栗砸到,那种酸爽别人就不能感同身受了。
如今街上都能买到板栗了,再也体会不到打板栗的乐趣,甚至别人还担心不方便吃,就连板栗壳都给剥好了。
儿时的金秋,还有一道亮丽的风景,那就是晒谷子。
时值秋收时节,金黄的谷子已经弯下了腰,一阵秋风拂过,就像它们对你点头微笑,时不时还飘散着阵阵的稻香……
山林间,水田边,伴随着打谷机的声响,一打打的稻谷变成一粒粒的谷粒,铺开一卷麻布,映入眼帘的就是一片金黄色,装袋、封口,收仓。
如今城市的高楼大厦,再也看不到金黄的秋收,再也闻不到谷子的清香了。
冷不丁收到一条消息:中秋快乐,却是一句冰冷的祝福。儿时的秋意渐渐淡去,没有了打板栗,没有了啃豆荚,也没有月一样圆的月饼。
月圆依旧,却早已闻不及秋意浓浓。


湿疹,如何用药?
小儿感冒中成药,你会选吗

汇集药品知识,专注合理用药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