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壮阳、六味滋阴”,请收藏此两种中成药
“五子壮阳、六味滋阴”,“五子”是五子衍宗丸,“六味”是六味地黄丸
五子衍宗枸杞子,覆盆菟车五味子,
精气虚寒命火衰,传代衍宗此方治
枸杞子 菟丝子(酒蒸,捣饼)各240克 北五味子(研碎)60克 覆盆子(酒洗,去目)120克 车前子(扬净)60克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药店现有中成药,不用自己制。
血是循行于脉中而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素问调经论》强调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
脉是血液运行的管道,血液在脉中循行于全身,所以又将脉称为“血府”。脉起着约束血液运行的作用,血液循脉运行周身,内至脏腑,外达肢节,周而复始。如因某种原因,血液在脉中运行迟缓涩滞,停积不行则成瘀血。若因外伤等原因,血液不在脉中运行而逸出脉外,则形成出血,称为“离经之血”。离经之血若不能及时排出或消散,则变为瘀血。离经之血及瘀血均失去了血液的正常生理功能。
血能载气是指气存于血中,依附于血而不致散失,赖血之运载而运行全身。《血证论吐血》说:“血为气之守。”《张氏医通诸血门》说:“气不得血,则散而无统。”说明气依附于血而得以存在体内,并以血为载体而运行全身。因此,血液虚少的病人,也就会出现气虚病变。而大失血的病人,气亦随之发生大量地丧失,往往导致气的涣散不收,漂浮无根的气脱病变,称为“气随血脱”。
血能养气与血能载气,体现了血对于气的基础作用,故概括地称之为“血为气之母”。总之,血属阴,气属阳。气血阴阳之间协调平衡,生命活动得以正常进行。反之,“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素问调经论》)。因此,调整气血之间的关系,使其恢复协调平衡的状态是治疗疾病的常用法则之一。
往期精彩回顾:
虚不受补是什么道理?为啥虚还不能补呢
气血两虚吃什么补最快,补气血最快最有效的药和汤
鼎鼎有名的补肾阳中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