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配方只有一味药之差,一个调理脾肾阳虚,另一个调理阳虚寒湿
在中医的世界里,临床遣方用药最为奇妙,一个方子加减一味药,或者剂量变化一下,有可能就是两个不同的方子,甚至说两个方子的功效和主治都会发现较大的偏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呢?其实这就是中医界最为传神的部分。一名真正的中医,在临床用方时,往往是“医方破万个,处方如有神”,能够准确的按照患者的症状进行快速的辨证施治,将最佳的配方放在你的身旁。
气血两虚为证候名。亦称气血两亏。指气血均亏损不足的证候。多由久病不愈,气血两伤所致。可因气虚不能生血而致血虚,亦可因血虚而致气虚。临床表现气虚与血虚同时存在,症见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自汗、眩晕、心悸失眠、面色淡白或萎黄等。治当气血双补。可用八珍汤。
气血两虚,即气虚和血虚同时存在的病理状态。
气血两虚,多因久病消耗,气血两伤所致;或先有失血,气随血耗;或先因气虚,血化障碍而日渐衰少,从而形成气血两虚。“气主呴之”,“血主濡之”。气血两虚,则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失之濡养,各种机能失之推动及调节,故可出现不荣或不用的病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肌体失养及感觉运动失常的病理征象,如面色淡白或萎黄、少气懒言、疲乏无力、形体瘦怯、心悸失眠、肌肤干燥、肢体麻木,甚至感觉障碍、肢体痿废不用等。
从现代临床运用的角度来看,附子汤与真武汤也有一定的区别。附子汤现代多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之关节痛等属阳虚寒盛的;也可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炎、肝炎、慢性肠炎、盆腔炎、带下病、月经后期及某些功能减退引起的脏器下垂(胃下垂、子宫脱垂)等属脾肾阳虚、寒湿内阻类的疾病。而真武汤现代多用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心源性水肿、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肠炎、肠结核等属脾肾阳虚、水湿内停者。
综合来看,两个方子可以说是一个统一而又对偶的方子,它们虽然只有一味药的差别,不过是人参与生姜的变化,但两个方子都是可以治疗肾阳虚衰兼水湿泛溢之证的。只不过一个是阳虚里有寒水,而另一个则是阳虚外有寒湿。从证候上来看,脉象不足的,可用附子汤;小便不利的,可用真武汤。由此看来,中医的确隐藏着万千变化,变化一药便气象万千、妙不可言。
往期精彩回顾:
10种健脾胃的中成药,哪种适合你?
一老方,三味药,专治咽干口渴,气虚自汗
调理脾胃虚弱十大中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