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每天学中成药 / 正文

脾肾阳虚吃什么中成药,老中医为你推荐了它,别错过哦!

脾肾阳虚吃什么中成药,老中医为你推荐了它,别错过哦!

脾肾阳虚是一种较为严重的阳虚证候,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肾阳气俱虚,温煦气化失常,推动无力,从而导致的一系列虚寒表现,称之为脾肾阳虚。

脾肾阳虚主要表现为:形寒肢冷,面色晄白,腰膝酸软,五更泄泻,下利清谷;小便不利、肢体浮肿,夜尿频多。舌淡胖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细无力。

中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谓:“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可见阳气对于人体的重要性,在古代有很多重视阳气的医家,创制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剂,有些方子已经被制作成了中成药,这极大地方便了使用,下面我们介绍几种具有温补脾肾功效的中成药。

1、桂附地黄丸

桂附地黄丸从金贵肾气丸化裁而来,具有补肾阳的功效,适用于肾阳不足的患者。

2.右归丸

右归丸出自明代中医大家张景岳之手,是温补肾阳的代表方,主要有熟地黄、附子(炮附片)、肉桂、山药、山茱萸(酒炙)、菟丝子、鹿角胶、枸杞子、当归、杜仲(盐炒)等药物组成,适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导致的腰膝冷痛、精神萎靡、畏寒肢冷、阳痿遗精、大便溏薄、小便清长等证候。

3.脾肾双补丸

脾肾双补丸具有健脾开胃、补肾温阳的作用,主要适用于脾肾双亏所导致的病症,主要表现为面黄肌瘦、食欲不振、体倦乏力、气短懒言等。

肾阳虚,为中医名词术语。由于肾阳虚衰,温煦失职,气化失权所表现的一类虚寒证候,称为肾阳虚证。多由素体阳虚,或年老肾亏,或久病伤肾,以及房劳过度等因素引起的。
中医认为,肾主水,肾阳对水液有气化蒸腾作用,若肾阳不足,蒸腾气化无力,则出现小便清长等表现,故肾阳虚证存在着肾脏的病理改变。肾虚多为长期积累成疾,切不可以急于求成而用大补之药进补,或者用成份不明的补肾壮阳药物,而应慢慢调理。肾阳亦称为元阳、真阳、真火,十二经之根,先天之本在于肾。肾与命门本同一气,为人身阴阳消长之枢纽。肾阳主一身之阳气,火衰其本则阳虚之证迭出。
肾阳虚与现代医学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NEIS)有关,肾阳虚证在下丘脑-垂体-靶腺(肾上腺皮质、甲状腺、性腺、胸腺)轴均有不同环节、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且主要的发病环节在下丘脑(或更高级中枢)的调节功能紊乱。
往期精彩回顾:
补气血中成药有哪些推荐5款中成药

治疗肾阳虚的中成药大全

4种气血双补的中成药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