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证书和学历资讯 / 正文

家庭教育指导师教学大纲.doc

家庭教育指导师教学大纲
基础知识篇
第一章 家庭教育概述
第二章 智慧的光芒——中外著名教育家相关教育思想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第一章学习,使学员理解“家庭教育”的概念;
2.通过第二章学习,使学员理解不同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3.联系当代家庭教育的现状,正式导入本教程的教学;
二、教学重点
1.家庭教育的概述;
2.家庭教育的误区;
3.了解一些教育思想;
三、教学课时 五学时
四、教学过程
1.家庭教育的含义:
家庭教育就是指: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
它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第一、它指出了家庭教育的场所是家庭,教育者是家长,受教育者是子女。    第二、指出了家庭教育的目的要求受一定形态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制约,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和时代性。   第三、指出了家庭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是家长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影响的社会活动。
2.家庭教育的特点:
(1)家庭教育的早期性。早期教育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影响很大,学龄前家庭教育抓紧了,孩子上学就会有一个较高的起点。  ?(2)家庭教育的感染性。家庭是富于情感的,而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它的重要特点是具有感染性。家长在教育子女时,既晓之以利,又动之以请,往往有着难以置信的教育力量。家长的感染性具有持久、深刻、全面等特点。  ?(3)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因为家长和孩子长期相处,能全面细致地了解孩子;由于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孩子所表现出的个性非常真实。所以家长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和择时施教,正是家庭教育的优势。  ?(4)家庭教育的长期性。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多的老师,但是他们的教育都是节段性的,只有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持久的、连续的。连续性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巩固子女的优良品质和习惯。  ?(5)家庭教育的灵活性。家庭教育是面对孩子个人的教育和训练。日常生活中进行什么活动教什么,发现什么缺点纠正什么,内容灵活,方法也灵活;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条件而异,充满了家庭的个性色彩。  ?(6)家庭教育的社会性。虽然家庭教育分散在各家各户,但是社会上有多少个家庭,就有多少个课堂;有多少个父母,就有多少个教育者。如果把所有孩子的家长都调动起来,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那么,青少年教育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3.家庭心理教育的类型:
(1)溺爱型家庭(2)放任型家庭(3)控制型家庭(4)修养型家庭
4.家庭心理教育的原则:
(1)平等原则 ; (2)感情交流原则;(3)自由原则;(4)尊重原则;(5)方法转变原则;(6)榜样原则 ;(7)信任原则;(8)统一原则;(9)鼓励原则(10)宽容原则。
5.家庭教育的误区:
一、观念的误区
(一)家长过高的期望
“望子成龙,盼女为凤”是有责任心的家长对待子女的正常心态。然而,很多家长却不考虑孩子的综合实力和志趣爱好,盲目地要求孩子去实现对他们来说很难达到的“高指标”。这种过高期望的核心就是“考高分,上大学”。当然,还表现在对孩子其它方面的要求上。
(二)家长教育态度不一致
1、家长教育态度不一致的表现和原因
(1)对孩子的培养目标不一致。
(2)对孩子“爱”的投入方式不一致。
(3)出于教育策略的需要。
(4)对孩子的情感不同。
(5)祖父母同父母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态度不一致。
2、家长教育态度不一致对子女心理的影响
(1)家长的教育态度不一致,容易形成孩子的两面性人格。
(2)容易形成对父母的怨恨心理。
(3)家长教育态度不一致,容易对孩子的心理形成消极影响。
二、内容的误区
(一)重学习成绩轻智力开发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也应该是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而当代家庭教育中,片面追求学业的现象是十分普遍的。
(二)重德育轻心育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一切只能听从家长的教导,才能够平安无事地健康成长。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志趣和业余爱好。然而,有些家长则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愿望、志趣约束孩子,对那些不符合家长要求的兴趣与爱好予以粗暴的“扼制”。粗暴地扼制孩子的兴趣爱好,不仅不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个性,而且会扼杀孩子的创造欲望和进取精神。
(三)忽视孩子科学的性教育
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性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有责任也有能力做好这件事。然而,一些父母常常把性教育与成年人的性行为等同起来,认为是不能公开的隐私;还有一些父母担心性教育会诱发孩子的性过错,当儿童向父母询问一些与性有关的问题时,多数父母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