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冠军哭的像个孩子,但男孩子是不能哭不许哭的呀!!!
本文转载自:萌娃心理研究所
:
东京奥运会你看了吗?友情提醒,快结束了哦,咱们中国队表现太棒了
哈哈,在奥运比赛的关键时刻,大家表达情绪的方法各有不同,有的人天生很淡定,有的或咆哮、或挥拳怒吼,也有很多人哭了。看到一些男运动员哭,很多人可能会五味杂陈,觉得他很不容易,又觉得情绪不必如此外露。
那如果不是运动员,而是一个小男孩呢?我们的潜意识里对男孩的教育可能是要求他们坚强、勇敢。从小“男孩子是不可以哭”这句话一直对孩子传达着,孩子哭了,还会受到斥责。
而事实上,家长不允许男孩哭泣的做法,是不利于他们成长的,具体为什么,今天这篇文章帮大家分析全了,大家继续往下看吧。
以下正文:
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冠军产生了,“双龙之战”中来自丹麦的安塞龙最终摘取金牌。
?
然后,安塞龙哭了……
?
而且……哭的特别凶……抱着教练继续哭……
?
网友们说,咱们谌龙在里约奥运会上摘金时哭的更凶,最后是被拖走的……
?
大家的评论也是十分有趣:
“冠军哭是羽毛球男单的文化吗”
“被他可爱到了,哭了好久”
?
不过也有网友认为“没啥可哭的”,并且很多人也给这条评论点了赞。
?
很多人潜意识认为,即便是摘得奥运金牌这样的激动的时刻,特别是对于男运动员来说,情感也应该不是如此奔放外露的。
?
这种想法特别是在养育男孩的道路上是非常普遍的,最常见的就是那句“男孩子要勇敢不能哭。”
?
今天来聊聊男孩到底能不能哭。
01
男孩不哭:潜意识里的刻板印象
男孩不能哭这件事可能要比奥运冠军不能哭根深蒂固的多。而且不仅仅只是在中国。
?
2019年在《加拿大行为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调研了父母对童年中期的男孩女孩们(8-12 岁)悲伤和愤怒情感表达的态度是否不同(Thomassin Seddon, 2019).。
?
300位父母的反馈中,发现与男孩相比,母亲们更支持女孩表达自己的悲伤和愤怒。不止如此,母亲们并不希望也不支持男孩子表现出悲伤和愤怒情绪。
?
在新西兰一项千人调查中发现,47% 的男性被告知“男孩不能哭”, 65% 的男性也在男孩时期被告知“男孩应该勇敢坚强”。相反,只有 9% 的女性被告知“女孩不能哭” (Ribbon, 2019)。
?
我们都自然地认为西方国家对比东方国家情感是外露的,但在养育男孩上,都有着这样“男孩不能哭”的性别刻板印象。
?
但是我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男孩如果有情绪了怎么办?他们如何表达悲伤和愤怒呢?
02
“不能哭”堵住了情感表达的出口
美国心理学协会(APA)为“男孩不能哭”发声并制作了短片(TheAPAVideo, 2016)。
?
里面的的男孩在默默地倾诉,只有几句简简单单的话语。
?
“你告诉我要如何反抗;
你告诉我不能表露情绪;
你告诉我要有男人的样子……”
?
在他被一群人挑衅时,父亲告诉他不能表现出自己的情绪,教他如何打架如何出拳。
图片来源:TheAPAVideo, 2016
?
在他在屋子里拿着一个玩具娃娃时,父亲冲进屋子,大喊要有男人的样子,让男孩立刻出去。
图片来源:TheAPAVideo, 2016
?
在最后,男孩说。
?
“你告诉我,男孩不能哭。”
?
但是片中的小男孩已经泪流满面。
图片来源:TheAPAVideo, 2016
短片中,心理学家也为男孩们发声:
“在这样的情况下男孩们的感觉是痛苦的。不能表达自己的情绪并不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在成长过程中会有各种问题,他们会认为怀疑自己不能够成功,甚至难以拥有一段积极的伴侣关系。”
图片来源:TheAPAVideo, 2016
男孩们从小就被灌输这种“要勇敢,不能哭”的思想,所以男孩子们知道如果表现出自己的心理状态,可能得不到他人积极的反馈,甚至会被取笑。所以,当他们有情绪时,也不会轻易向外界寻求帮助。
?
并且,这样的想法还会关联危险的心理状态——「污名意识」和「自我污名化」
?
「污名意识」是指人们在一定程度上预期他人会对自己产生刻板印象,它使人们会生活在刻板印象威胁中,体验较低的幸福感。
?
所以当“要勇敢不能哭”的刻板印象存在时,男孩们就会担心达不到这样的预期,会有这样的「污名意识」。长此以往,更严重的,是产生「自我污名化」。
?
「自我污名化」是一个人认同了社会上对这个群体的偏见,真的认为自己具有某些消极的特点。
?
并且「自我污名化」程度越高的人们,越不会向他人寻求帮助(Voge,2011)。
?
一句简单的“要勇敢不能哭”,可能会让男孩的心理健康状态陷入恶性循环。
03
男孩也需要一个安全的情绪港湾
?
哭是一种是健康的表现
?
流眼泪、哭泣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一种健康的释放。它帮助我们自我安慰,释放和调节激素水平。在身体和心理健康上,“哭”可以帮助我们镇静、改善情绪、甚至缓解疼痛,总体上对我们的健康有益。
?
特别是对于孩子来说,哭泣也被认为是依恋行为,可以让亲子关系更加紧密联系的秘密武器呢。
问题可能并不在于“哭”
?
我很明白家长们想养育一个“坚强、自信、有男子气概”的男孩。
?
但是,这些美好的品质和“哭”并不冲突。也许是我们把重点放错了。
?
在美国心理学协会的短片中,另一位心理学家告诉我们:
?
“情感是人类的组成部分,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情绪,这是我们独特之所在。如果我们想让孩子拥有男子气概,我们可以去培养他负责任、尊重他人、独立自主的良好品德。而不是一句简单的‘男孩子不能哭’。”
图片来源:TheAPAVideo, 2016
?
家永远是安全的港湾
?
最后,让我很感动的心理学家PURNELL说的一串话。
?
“你可以是脆弱的,而你的家就是最安全的港湾。在这里,你的想法你的感受都会受到保护,所以你可以表达自己。“哭”没有那么大的关系,最重要的是‘我们爱你’。”
?
所以,作为家长,请为孩子们建造一个永远安全的情绪港湾。
?
小彩蛋
说到刻板印,谁又能想到这个编着头发穿着嘻哈的小哥是一名为爱发声的心理学家呢~他正在视频里慷慨激昂地说着“I LOVE YOU”(我爱你)。
? 参考文献
Ribbon, W. (2019). Research – #UNSPOKENRULES. White Ribbon New Zealand. https://whiteribbon.org.nz/2019/11/17/research-unspokenrules/.
TheAPAVideo. (2016). Boys don't cry.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CN1XZU6jeA.
Thomassin, K., Seddon, J. A. (2019). Implicit attitudes about gender and emotion are associated with mothers’ but not fathers’ emotion socialization. Canadian Journal of Behavioural Science/Revue canadienne des sciences du comportement, 51(4), 254.
Vogel, D. L., Heimerdinger-Edwards, S. R., Hammer, J. H., Hubbard, A. (2011). “Boys don't cry”: Examination of the links between endorsement of masculine norms, self-stigma, and help-seeking attitudes for men from diverse backgrounds.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58(3), 368.
-END-
发现“在看”和“赞”了吗,戳我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