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小儿推拿保健护理知识 / 正文

冰箱里的水果和酸奶,需要放温了再给孩子吃吗?

冰箱里的水果和酸奶,需要放温了再给孩子吃吗?

本文转载自:丁香妈妈

天气一热,很多吃的东西都是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可是对很多家庭的宝宝来说,吃冰的东西=对身体不好,导致很多孩子只能眼巴巴看着别的孩子吃“冰“。

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你家又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呢?看完这篇文章记得给我留言。

下面是正文: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喝点冰凉的饮料,吃点冰爽的水果,成了咱们最简单的快乐。

这些美味,孩子看了也馋啊!但能不能给孩子吃冰的食物,让很多家长都犯了难:

吃冰的,会不会把孩子的肠胃冻坏?
吃冰的,是不是容易拉肚子?
要不要泡下热水再给孩子吃?
……

真相是:不用担心,没什么问题。

你以为的「冰」
到肚子里都暖了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一部分人担心,冰冰的水流到胃部,会对胃肠道产生刺激,对孩子对身体产生伤害。

首先,作为恒温动物,我们拥有独特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由于外部原因造成短暂的体温下降,体温调节中枢会通过减少散热、增加产热来重新达到体温的平衡。

我们的体温以及内脏温度,不会因为几口冰酸奶、冰水果而产生很大的变化。

其次,冰水进入身体,会经过口腔、喉咙、食道,之后才进入我们的胃部,再到我们的小肠。

经过一连串的「加热」,食物到胃肠时,温度早已和我们的体温不相上下。

相信大家都有吃冰淇淋、冰棍的经历。

固体的冰淇淋,进入嘴里已经因为吸热融化成了液体,最后流到胃肠里,早已成为一滩甜蜜的「暖流」。

更别说酸奶和水果了。

另外,我国香港卫生总署官网是这样写的,「一岁或以上儿童,可饮用全脂牛奶,如冷藏的鲜牛奶」。

图片来源:香港卫生署 fhs.gov.hk

只要是干净卫生的食物或者水、奶,都可以给孩子直接吃喝,不管冬天还是夏天,并无禁忌。

温度不是大问题

卫生才是关键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有的家长说,不是啊,孩子之前就有一次喝了凉的酸奶拉肚子了!

实际上,孩子是否更容易腹泻、患病,与食用冰冷水和食物并无关联。

导致胃肠道症状或呕吐腹泻的最根本原因是病原体的入侵。

根据医学资讯查询系统「临床顾问」(UpToDate) 的解释,急性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因包括病毒、细菌和原虫感染,其中:

病毒主要有诺如病毒、轮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等;
细菌主要有沙门菌属、弯曲杆菌属等;
原虫则主要有隐孢子虫、贾第虫属等。

「食用冰冷食物」这一固有认知,并不包含在引起感染性腹泻的因素里。

所以说,温度不是导致腹泻的原因,是否卫生才是关键。

不管是冰水、冰水果,还是冰酸奶牛奶,只要是干净的,都可以给孩子直接吃,并无禁忌。

吃冰的没问题
但有 2 件事情要注意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既然食物的温度与健康问题并无明显关联,要不要吃冰的食物,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就好。

如果孩子不乐意,就是不喜欢吃冰的,也无需强求。

毕竟,养育孩子这件事,让你和孩子都舒服的选择,才是最好的。

只不过,给孩子吃冰的同时,有 2 件事要注意。

1
小心可能存在的功能性肠胃病

如果你的孩子在饮用干净的冰水、食用干净的冰冻食物后,的确总是会有腹泻、腹痛等症状,要考虑到孩子患有功能性胃肠病的可能。

功能性胃肠病是一大类脑-肠轴异常疾病,或者说因为胃肠过于敏感、大脑对胃肠发来信号的处理异常,把一些正常感知放大成了疼痛等不适感觉。

我们熟悉的肠易激综合征算是功能性胃肠病的一种,有着先腹痛,腹痛后再大便变化的特点。

P.S 功能性胃肠病、肠易激综合征的原因仍不清楚,凉食物后出现症状,到底是触发其他不良联想还是什么刺激导致最后的腹泻等问题,仍需研究,目前的资料中,没有把凉当作其原因。

这并非一种普通意义上的「病」,并不是吃了什么让我们生病不舒服,而是说明孩子的胃肠比较敏感,可能就要观察回避那些诱发反应的饮食。

如果孩子几乎每次喝了冰水15 分钟左右就出现了腹痛或者腹胀,伴有腹泻与便秘症状,那最好回避冰水等食物。

但如果能诱发症状的饮食很多,单纯回避就不是解决之道了。需要就诊在医生帮助下寻找并干预引起高敏感的原因,比如社会心理因素、肠道微生态变化等。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2
注意控制摄入的量

冰冻的食物本身虽然不会给孩子带来健康的问题,但不意味着对孩子摄入的糖分不加限制:

冰水、冰水果、冰酸奶、冰牛奶都可以吃;
冰饮料、雪糕、冰果汁,该少吃的还得少吃。

食物的热量与糖分,可不会因为温度的降低就变少。

当然咯,也要控制冰冻食物摄入的量,任何东西吃多了都会造成不舒适感受,冰的东西也一样。

最后,想说的是:

如果孩子的身体和你,都能接受冰凉的食物,不妨就让孩子也享受下这夏天的专属福利吧~

毕竟,没有冰水、冰西瓜、冰酸奶的夏天,是不完整的呀~

1. 2017 年美国传染病学会传染性腹泻诊断和治疗临床实践指南
2. 香港卫生署fhs.gov.hk
3. UpToDate

审核专家 隋静
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 副主任医师

排版:美彤
监制:自燃月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