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小儿推拿保健护理知识 / 正文

孩子面露“桃花”,原来是面部真菌感染

孩子面露“桃花”,原来是面部真菌感染

儿童皮肤癣菌感染的常见类型包括头癣、体股癣、面癣、手足癣等,其命名主要基于具体的受累部位。其中,面癣是指发生于面部无毛发区域的皮肤癣菌病,即不包括青少年男性两鬓和胡须所在部位,主要见于儿童。
尽管面癣的形态特征通常与体股癣相似,其典型皮损呈鳞屑性环形或卵圆形斑块,界限清晰,中心趋于消退,外缘稍隆起,但临床上面癣常与其他皮疹混淆,容易造成误诊。
以下我们先通过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的 1 则案例[1],来进一步认识儿童面癣。
目 录5 岁女孩的面部多发环形鳞屑性红斑
面癣是怎么引起的?
面癣有哪些特征?
面癣的防治策略?
一5 岁女孩的面部多发环形鳞屑性红斑这是一个无既往病史的 5 岁女孩,此次因面部皮疹就诊。女孩的皮损呈多发环形红斑,伴干燥、鳞屑,边界清晰,外缘稍隆起,中心消退、变白。女孩的左侧耳垂和右臂也有类似病变。她的母亲和妹妹的手臂和颈部皮肤亦出现了相似的皮损。
医生刮下女孩面部和手臂皮损表面的鳞屑,并在显微镜下检查发现大量菌丝,进一步通过检测证实为一种特殊的皮肤癣菌(Arthroderma benhamiae),由此证实其最终诊断为面癣和体癣。
一开始女孩外用特比萘芬和环吡酮胺软膏治疗,但皮损炎症加重,因此换用口服特比萘芬。服药 14 天后,病变完全消退。

图 1. 多发环形鳞屑性红斑,边界清晰,外缘稍隆起,中心消退[1]

二面癣是怎么引起的?皮肤真菌病的足迹几乎遍布全世界,影响着全球 20%~25% 的人口[2]。
与头癣和体股癣相比,面癣相对少见(在所有皮肤癣菌病中占 10%),主要见于气候潮湿的热带地区,儿童高发。国外有报道称,接近一半的面癣见于 6~15 岁的儿童,也有另一研究显示,面癣的高发人群为 4~9 岁的儿童[3-4]。
面癣的病原菌可能因具体的地理区域而异, 在亚洲地区以须癣毛癣菌、红色毛癣菌等最为常见[5]。
儿童常因密切接触患有皮癣的家养宠物或患者而发病。患者也可能将自身某一感染部位(头癣、体癣、足癣)的皮肤癣菌传播至面部而引起面癣。校园、体育中心、健身房、游泳池是儿童或成人感染皮肤癣菌的主要场所[4]。
据 2020 年 BMJ 子刊报道的一则儿童案例,一家中 9 岁姐姐和 3 岁弟弟由于经常「亲吻」家养豚鼠而相继感染面癣,其发病部位为口周区域[6]。

姐弟俩的面癣,发生于与家养豚鼠亲密接触的口周区域[6]

婴儿鲜有面癣的报道。新生儿面癣的罕见性可能是因为新生儿皮脂浓度较高而具有物理屏障和抗真菌作用,以及皮肤癣菌一般需要 1~3 周的潜伏期才能产生临床表现[7-9]。
然而,出生后 2 日到数周的新生儿均可发生面癣。我国学者发表的一则案例中,一个生后 15 天的婴儿发生面癣,其传染源是孕早期患有体癣和头癣但未接受规律治疗的母亲[8-9]。
新生儿面癣,其母亲患有体癣(腹部)和头癣[8]
三面癣有哪些特征?面癣的形态特征通常与体股癣相似,典型皮损呈环形或卵圆形鳞屑性红色斑块,可多发或单发,界限清晰,后续呈离心性扩大,中心趋于消退或色素减退,伴有鳞屑的炎性外缘稍隆起。

累及双颊、前额的新生儿面癣:双颊多发环形病变,外缘炎性反应较为明显[7]

瘙痒或灼热感是面癣的常见症状,面癣也可能引起眼睑水肿、睫毛或眉毛脱落等表现[10]。

患有面癣的 2 岁儿童,伴内侧眉毛和上睫毛脱落[10]

值得注意的是,面癣的皮损形态可能具有很大的差异性,面癣比其他部位的皮肤癣菌病更易出现不典型特征的皮损。面癣可能出现丘疹性病变、红色扁平斑块,有时还有日晒后加重的特征。
例如,以下是一个 9 岁男孩的不典型面癣皮损,呈蝶形红斑样改变,边缘无隆起,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颧部红斑非常相似,但该男孩的躯干和肢体可见类似病变[5]。

9 岁男孩的不典型面癣皮损,呈蝶形红斑样改变[5]

位于眼周的面癣同样容易被误诊成其他疾病,后者包括眼周湿疹、单纯疱疹、玫瑰痤疮、脓疱病等[10]。
位于眼周的面癣,一开始被误诊为湿疹(左)、单纯疱疹(右)[10]
此外,面癣还容易被误诊为脂溢性皮炎、细菌感染、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皮肤红斑狼疮、环状肉芽肿等。
因此,面癣是个名副其实的“百变星君”,这种形态的多变性使之成为皮肤真菌感染中最常被误诊的疾病,这是面癣的另一特点。由此常造成患儿接受不适当的治疗(例如使用糖皮质激素)[5]。
有报道称,从发病到最终确诊面癣的平均时间跨度可能长达 6 个月至 2 年,甚至长达 22 年。另一方面,85% 的患者从发病至开始使用抗真菌药物的时间间隔为 1~6 个月[4]。

8 岁男孩局部外用氢化可的松治疗,眼周面癣的炎症程度减轻,仅有轻微红斑和鳞屑[10]

值得注意的是,经糖皮质激素初步治疗后,面癣的形态与炎症反应可能更不明显,称为难辨认癣,这可能为后续纠正临床诊断增加了难度。

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面癣 1 周后出现的难辨认癣[3]

因此,对于可疑的面癣,尤其是不典型案例,尤其是通过初始经验性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的皮炎湿疹,应通过刮除皮屑进行 KOH 湿片显微镜检查,这将有利于快速诊断和鉴别诊断。必要时可经活检确诊。
显微镜检查下观察到的儿童面癣致病真菌(断发毛癣菌)菌丝以及真菌培养结果[8]
四面癣的防治策略?面癣的预防与体股癣相似,一般措施包括勤洗澡、勤换衣物,尤其是肥胖者。建议穿着吸汗透气的棉质衣物,避免与其他人共用衣物、毛巾。
当家庭成员发生皮肤真菌感染(包括体股癣、足癣和甲真菌病)时,应及时接受积极治疗,并做好相应家庭用品的消毒处理。对于可能与接触宠物有关的面癣,应对宠物进行真菌学检查和治疗。
面癣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局部外用和口服抗真菌药物(例如特比萘芬和环吡酮胺软膏),预后良好。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抗真菌药物可能具有一定的年龄或体重限制,例如特比萘芬通常适用于2岁以上儿童,体重<20 kg 或年龄小于 5 岁缺乏充分的研究数据,尤其是 2 岁以下的儿童)缺乏口服用药的治疗经验,不推荐使用[11]。
例如,对于孤立性局限性面癣,可局部外用 1% 特比萘芬,每日 1~2 次。如皮损面积过大、毳毛明显受累或合并指甲受累时,可考虑在医生指导下联合口服抗真菌药,如口服特比萘芬常见剂量如下表所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症状(腹胀、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恶心、轻微腹痛、腹泻)、轻度皮肤反应(荨麻疹)或骨骼肌肉系统反应(关节痛、肌痛)。

经局部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前后,女婴的面癣皮损变化[7]
总 结综上所述,与体股癣相比,面癣是一种相对少见的皮肤癣菌病,主要见于儿童。密切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患者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面癣的典型皮损特征是界限清晰的环形鳞屑性红斑,中心趋于消退,边缘离心性扩大并微隆起,可伴不同程度瘙痒。具有不典型形态特征的面癣并不少见,鉴别诊断多,因此面癣常被误诊,从发病到确诊的时间跨度较长。儿童面癣的治疗以局部外用抗真菌药物为主,必要时加用系统用药,通常预后良好。
- 参考文献 -Nenoff P, Schetschorke C. Images in clinical medicine. Tinea faciei. N Engl J Med. 2014;370(20):e31. doi:10.1056/NEJMicm1311831
Pippin MM, Madden ML. Tinea Cruris.[Updated 2021 Jul 1]. In: StatPearls [Internet]. Treasure Island (FL):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1 Jan-. Available from: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54602/
del Boz J, Crespo V, de Troya M. Pediatric tinea faciei in southern Spain: a 30-year survey. Pediatr Dermatol.2012;29(3):249-253. doi:10.1111/j.1525-1470.2011.01535.x
Nicola A, Laura A, Natalia A, Monica P. A 20-year survey of tinea faciei. Mycoses. 2010;53(6):504-508. doi:10.1111/j.1439-0507.2009.01748.x
?ener S. TINEA FACIEI PRESENTING BUTTERFLY ERYTHEMA IN A BOY. Eur J Gen Med. 2007;4(3):141-2.https://doi.org/10.29333/ejgm/82511
Giovannini M, Oranges T,Dolce D, de Martino M, Filippeschi C, Bassi A. Unusual cases of paediatric tinea faciei transmitted by guinea pigs. Arch Dis Child. 2020;105(9):836.doi:10.1136/archdischild-2019-317415
Malhotra S, Malhotra SK, Aggarwal Y. Tinea faciei caused by Trichophyton mentagrophytes in a -old neonate. Indian Dermatol Online J 2015;6:43-6.
Fu M, Ge Y,Chen W, et al. Tinea faciei in a newborn due to Trichophyton tonsurans. J Biomed Res.2013;27(1):71-74. doi:10.7555/JBR.27.20120102
Alkeswani A, Duncan JR, Theos A. Tinea faciei starting at day two of life. Pediatr Dermatol.2019;36(1):e20-e22. doi:10.1111/pde.13724
Basak SA, Berk DR, Lueder GT, Bayliss SJ. Common features of periocular tinea. Arch Ophthalmol. 2011;129(3):306-309.doi:10.1001/archophthalmol.2011.14
盐酸特比萘芬片药品说明书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