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小儿推拿保健护理知识 / 正文

孩子一不顺心就扔东西发泄怎么办?

孩子一不顺心就扔东西发泄怎么办?

作者介绍:王冰玉,波士顿大学学前教育硕士、多年中美幼儿园教学经验,作者:萌娃心理研究所(wby_777)
有宝爸宝妈在后台留言询问「孩子一不顺心就扔东西发泄,怎么办?」
孩子一扔东西,我们总是不由自主地否定这种行为,第一反应就是扔东西是不对的,这孩子怎么能扔东西呢!
家长们其实在用评判大人的标准来看待孩子的行为,大人也会有扔东西发泄的行为,但和孩子扔东西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不一样的。
有些大人为什么会发泄扔东西?
大概率因为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孩子为什么会发泄扔东西?
因为不会控制、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只能用他们自己认为有效的方式解决。所以从他们的视角出发,可能认为扔东西就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情绪问题的方法。
所以,孩子需要的是大人的引导和自控的方法。
目 录扔东西是孩子发泄情绪的一种方式
家长的反应十分重要
引导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是关键
一扔东西是孩子发泄情绪的一种方式当孩子扔东西时候,我们会下意识的评判的贴标签,性格差、不听话、没礼貌……
但是往往忽略了,对于孩子的心智水平来说,控制情绪和表达自己并非易事。
在综艺《妈妈是超人》中,平时乖巧暖心的小嗯哼也出现过两次扔玩具发泄情绪的情况,都事出有因。
一次不小心踩到地上的玩具,踩痛的嗯哼崩溃大哭,然后把手里的玩具重重地扔了出去。
另外一次是因为妈妈霍思燕劝说嗯哼捐出自己的玩具帮助其他小朋友。妈妈在一旁一直在做思想工作,但是嗯哼越听越抗拒,最后大喊一声,把手里玩具扔得老远。

其实嗯哼当时已经有小情绪了,情绪越攒越多,但是他又很难在当时的情景下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选择了扔玩具来发泄。

大多数情况下,孩子扔玩具就是告诉大人宝宝有情绪了,但宝宝控制不好。
孩子不像大人,大人其实有有很多其他发泄情绪的方式,我们会选择唱歌、运动、做饭等等,孩子们还在学习的过程中,所以就会选择哭闹、扔玩具最简单的方式来发泄情绪。
二家长的反应十分重要看到孩子扔东西发泄,家长可能会有以下两种反应:
1. 家长妥协有一部家长看到孩子扔玩具发脾气,可能不知道如何劝阻孩子,也可能生活中很宠溺孩子,就会产生顺着孩子、依着孩子的想法。
并且上文中也提到扔东西是孩子发泄情绪的一种方式,听起来家长更不需要过多干涉了。
但家长一次又一次妥协会给孩子传递一个错误的信号——扔东西发脾气是一种很有效果解决问题的方式,甚至可以通过扔东西来“拿捏”爸爸妈妈,“作威作福”。

爸爸妈妈不同意给自己买玩具,于是哭闹再扔点东西;
爸爸妈妈不同意让自己吃零食,于是哭闹再扔点东西;
于是玩具和零食都有了。
那么,家长的妥协其实等于放任孩子的情绪任其发展,慢慢的孩子就会习惯于用扔东西去面对和自己意见相左的人或者事,很可能最终会成长为一个依旧使用扔东西发泄、难以自己控制情绪的大人。
2. 家长发火和妥协不一样的是,还有一部分家长会立刻制止孩子,通过发火、调大音量、愤怒的表情压制孩子,让孩子不敢再扔玩具。
但是同时,家长在处理情绪问题时并没有起到正面的作用,我们其实也在发泄自己的情绪,孩子便会学习模仿。将来也用发火的方式对待其他人。

而且这个方法虽然在当下可能有效果,但孩子可能只是现阶段没有能力反抗。
三引导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是关键1. 接纳孩子的情绪首先,我们要理解孩子,他们也会产生属于自己的小情绪。
孩子们也会有生气、悲伤、快乐或者尴尬的时候,但是对于自己的感受,他们很难用话语来描述出来,反而他们在激动的情绪下更善于“动手”和用不恰当的方式表现出来。

他们需要学习,也需要时间。
霍思燕看到嗯哼扔玩具、发脾气,是这样说的:
“慢慢来,小孩子的成长是需要时间的。”
2. 寻找解决情绪的正确方法正是因为孩子不会控制、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所以我们才要引导和教授孩子解决情绪的正确方法。
引导冷静情绪的方法
当我们看到孩子扔东西时,我们可以第一时间抱一抱他们,告诉他们我们理解他看到他有小情绪了。
“我知道你有小情绪了,所以才会扔东西对吗?”
同时告诉孩子这个世界上有比扔玩具更好的解决方法,比如可以深深地呼吸五次,或者可以直接寻求大人的帮助。
“我很理解你先很生气,很难过。但是你扔玩具,玩具摔在地上很疼,它们也会难过的。这个时候,你可试一试深呼吸。”
“如果你还是觉得很难,可以来找妈妈或者身边的大人,我们都会帮助你。”
P.S. 理解并接受孩子情绪时,一定要是真心的接受而不是嘴上说说而已,你的态度,孩子都能真正的感受到,如果觉得你是虚情假意,孩子会更加难受。
对于孩子有强烈情绪的时候,也可以设置一个「冷静角」,给孩子提供一个可以消化自己情绪的空间,具体可以参考下文??。
孩子情绪不好就让去一边冷静一下,设置「冷静角」合理吗?

为自己的情绪命名
很多时候孩子直接“动手”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开口”。
就像在生活中我们教孩子认识物品, “这是苹果”、“这是汽车”,一样的道理, 我们的心情也有专属的代名词。
“你感到很生气。”
“你看起来有些不高兴。”
这样,当他们有情绪的时候,孩子们可以选择用语言来描述他们的情绪。
平时的生活中,一些表情卡片,或者绘本就是很好的认识情绪道具。在看图片或者讲故事的时候,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图片上或者书中人物的心情感受。

“你看,小红帽当看到大灰狼躺在床上的时候,她感到非常害怕。”
谈论解决的办法
在事后我们可以一起和孩子讨论总结,生气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
有的时候如果孩子不想讨论当下他自己发生的事情,我们可以跳出来,讨论一件相似的时候。
“你还记得小 A 上次在幼儿园扔玩具的事情吗?你觉得他应该怎么做?”
“上次小 B 来家里玩,另一个小朋友抢了他的玩具,当时他特别生气。但是他并没有扔玩具,你还记得他怎么做的吗?”
3. 鼓励正确的做法正面的加强可以让巩固好的行为。
所以,当他们出现进步的时候,一定要鼓励孩子正确的做法和行为。
我们要细心观察孩子的进步,比如当孩子选择使用深呼吸而没有扔东西的时候、当孩子告诉你“我很难过的时候”……
“妈妈今天非常开心看到你进步了,你学会了用深呼吸的方法,我就知道你可以的!”

“你刚刚说自己很难过,这是一种特别好表达情绪的方式,我要为你点赞。因为我一听就马上能理解你的心情了。那我能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地方吗?”
引导+鼓励的方式让孩子慢慢的获得更好的情绪表达的方法,远离情绪失控、一味发泄。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