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小儿推拿保健护理知识 / 正文

一入出版12年,今天我把遇到的亲子阅读的问题全写在这篇了

一入出版12年,今天我把遇到的亲子阅读的问题全写在这篇了

本文转载自:雷家两姐妹

之前推荐过几期亲子阅读的书籍和方法,有不少家长留言到自己娃读绘本时的种种“问题”。

有的娃是喜欢咬书撕书;

有的娃是看两页绘本,就转头想去玩别的;

有的娃没看几页就想换书,或者跳着读,不按顺序来;

有的娃一本书读几个月,家长都不知道怎么配合表演了;

......

诸多问题,今天转的这篇文章萌萌妈都告诉大家答案了,写的真好!话不多说,直接去看文吧。文章最后有大姐田田妈和二姐萌萌妈公号的二维码,哈哈,可以关注一下。

下面是正文

几周之前,应好朋友的邀请,二姐做了一场关于亲子阅读的线上分享。
结果讲座分享40分钟,互动问答俩小时。

向下滑动查看

我发现,亲子阅读还属于“看起来很美”的状态,不少小仙女表示:一学就会,一练就废。

所以呐,二姐贴心的整理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估摸着能对大家伙儿有点儿作用。
PS,万一你巧妙的逃过了下面的全部问题,那也没关系,二姐在留言区等你,咱今天撒开了手,敞开了聊一聊:0-6岁,亲子阅读的那些事儿!

0-3岁家长问题

Q:我给娃讲绘本,但是孩子喜欢咬书怎么办?
A:这个问题的本质,不在书,而在咬!
大家都是育儿专家,用嘴巴吃、咬、舔东西,叫做娃的口欲期。
说白了,就是管理手和脚的线路还没用习惯,所以先用自己熟悉的器官来探索世界。
喜欢咬书,本质上和喜欢咬玩具,咬衣服并没有不同,他们是在和图书这个新朋友打招呼。
如果咬东西,首先要防止受伤,电线、金属这种坚决不行,如果只是担心脏,那咱就做好消毒工作。娃把书用牙“研究”得差不多了,自然就松口了。
过几个月,咱让娃咬书,他也不肯了。

Q:孩子1岁半了,没看两页书就想跑转头玩玩具,是不是说明孩子的专注力有缺陷?
A:这个问题,怎么说呢?
咱家里的爸爸们转眼都快30了,是不是也一看书就头晕眼花想睡觉?
专注力的前提是他想要完成一件事,然后再控制自己注意力的时间。
1-2岁娃的专注力就是3-5分钟,毕竟,他们连控制噗噗和嘘嘘都还没学会呢,哪里能那么快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所以,孩子读书读了几分钟就跑能说明什么问题?
说明咱孩子性格活泼啊!
孩子的阅读理解力,阅读耐受力,阅读时长都是一个渐进式进步的过程。
前三个月每天坚持几分钟,总有一天,他会打开一本书,邀请妈妈给他一页一页慢慢读。

Q:看了没两页就一个劲儿换书怎么办?
A:这说明娃还没进入读书的状态,还在自顾自的玩儿游戏呢!
和撕纸、翻抽屉、选玩具一样,小龄娃(3岁以前)总是换书是他们还沉浸在对图书外表的新鲜感里。
真正想要把娃带入阅读的氛围中,需要做两件事:
首先,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
哪怕就是从封面来判断呢,让娃自己选择想要阅读的书。
其次,创造适合孩子选择的环境。
温和的灯光、2-3本书和妈妈的怀抱是给娃读书的绝佳环境。
如果娃换了3次书还在换,那说明咱没提前做好准备!
每次拿2-3本书放到孩子身边,让他坐在我们怀里,感受妈妈的温度。
如果娃要换书,那就在手边的几本书里进行选择,这样的指令多重复几次,娃就记住阅读的规则了。

Q:娃老是喜欢跳读怎么办?故事根本没法完整的讲。
A: 咳,其实也没啥大不了。
父母就当好点读机,让娃哪里不会点哪里。
其实娃喜欢跳读,要不是因为不熟、要不就是因为太熟,才会急不可耐的想要翻到后面。
翻来翻去,其实他们是在寻找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这种时候,咱们其实可以暂时放下完整讲读故事的执念,陪娃找到他喜欢的部分,把读故事变成图片认知,启发问答也不是不行。

Q:孩子不到2岁,她就喜欢一直看一套书,读了好几个月了,还不肯换怎么办?
A:老祖宗说:温故而知新。
一本小小的绘本,娃要读N次,能不能知新我不确认。
但他在阅读的过程中肯定能感受到快乐是真的,重复的快乐大概就是他们总能牢牢记住故事里的那些梗,哪里要有危机了,哪里能破案了,他们享受拿着剧本看演出的满足感。
胖萌就是典型重复阅读症候群患者!
好么,一套《屁屁侦探》读了不下50遍,《卡梅拉》和《斯凯瑞金色童书》也是反复阅读的重灾区。
我总结了下规律,原来这娃字越多就越喜欢读啊,简直是太费妈了。给娃读书的这几年,二姐声音眼看着从高音变中音,以前唱歌都来两句美声,现在只能唱流行!
所以,如果娃一直喜欢一套书,可以让他们继续喜欢下去。
只是,每次读完了读过的书,也要加入一本新朋友,就可以啦!
而娃们心中新的欢喜,也总会到来。

3-6岁家长问题

Q:我娃5岁半了,她识字能力一般,所以我总是愿意给他读书的。但她始终要求自己看书,一看就是一个多钟头,我要不要干预,怎么干预?
A:介个麻麻真的把凡尔赛精神的精华用得到位了。
明明是别人慕都慕不来的事情,她把这种焦虑、无奈、担心、彷徨,都表达得淋漓尽致。

首先,看绘本一定要看字吗?不一定。
其次,看绘本一定就是把故事从头到尾理解一遍这样读吗?不一定。
所以咯,不论还是是读超龄的书、还读不懂的书,都不着急阻拦,独立探索、勇攀高峰可比只喜欢追动画片要难多了!
但是,如果可以,家长可以默默的陪着娃,一旦孩子提出帮助,我们总是第一时间出现从旁协助,这样就够啦。

Q:家里都快没地方了,还想着给娃买买买,我还应该接着买书吗?
A:我总觉得,每个把家里装扮成小小图书馆的老母亲,都是懂教育的内行专家。
家里是糖罐子组成的,孩子哪能没蛀牙;家里到处是电视,孩子哪能不爱看?
家庭的环境布置,就是对娃无声而有力量的教育。
当然啦,当家里的书已经堆成小山,看到心动的好书还要不要入呢?
二姐的建议是,先整理书柜,看看有什么?然后整理购物车,看看买什么。
书柜和衣柜一样,也需要分类:衣服有四季,图书有虚构和非虚构,有不同功能,二姐之前画了一张思维导图,方便大家抄作业:
点击图片可以放大看细节
在家里书柜位置和预算都有限的情况下,咱可以先保证各个门类的完整性,再针对孩子尤其喜欢的作者、品类单独下手。任何时候,用逻辑去支撑行为,我们的消费就更加有理有据不心慌!

Q:如何帮助娃复述一个故事?
A: 用五手指复述法则搭配流程图小火车。
五手指复述法在北美学前教育里很流行,听起来挺高级,其实就是咱们说的掌握故事里的核心要素:

●拇指:故事的主角Character

●食指: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setting

●中指:故事里出现的问题 problem

●无名指:故事的情节events

●小拇指:故事的结尾或者是解决办法solution

我们给娃讲完《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就可以让娃张开左手,一个一个梳理故事里有哪些人、他们什么时间生活在哪里、故事为什么会发生(故事内驱)、故事的经过是什么,最后结局是什么。

当然,有些故事的情节相对复杂,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用流程图(the flow map)帮娃一起复述:

流程图把情节切成一个一个小方块,每个阶段一个方格,从左至右,可以是Z字型呈现也可以是反着的C字形呈现。
当然,不少老母亲觉得还要给娃画思维导图讲故事太耗时间很劝退,但其实,二姐说个用户体验:我们一开始在帮娃阅读上投入的时间精力,在娃大一点的时候早就炒高收益的回本儿了。
胖萌现在五岁半,喜欢读书得不得了,拿起书就一猛子扎进书里。
这几天已经开始研究《三国演义》绘本版(我618刚囤的书,原本打算她1-2年级开始看的),按这阅读量,以后语文阅读理解题,我应该是不发愁了。

Q:如何和孩子讲故事里的道理,确定孩子对这个故事理解了多少?
A: 人类文明生生不息,靠的是什么?八卦啊!
把故事里的人物和情节当做是生活中的八卦来聊,就能知道孩子对故事理解的程度啦!
举个栗子,
我们给孩子读了经典绘本《我爸爸》,绘本里有很多关于爱的理解,家人的包容和改变。
那娃理解了多少呢?试着问一问:
问题1宝贝,你觉得故事里面的爸爸和你爸爸像不像?
(敲黑板,问题切入要从选择问题开始,孩子更容易回答)

问题2如果像,是哪些地方像呢?比方说衣服、行为?

(要点,描述的地方越具体越好)

问题3故事里的爸爸改变了,他为什么要改变呢?一定是因为他害怕妈妈打他吧?
(故意说一个错误答案,这样更能激发娃的表达欲哦!毕竟,小娃娃们都不会轻易放弃当小老师的机会)

问题4如果你来写这个故事,你会怎么安排爸爸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呀?

(注意,我们让孩子来选择故事人物的发展导向,其实已经在渗透价值观和世界观了)

要记得,阅读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
就好像现实世界的是非善恶也不能简单定论一样,但引导孩子去表达,去思考,娃的理解能力段位就会不断提高。
额外几个注意点:
| 注意!千万别依据文字的长短决定阅读翻页节奏。
要根据孩子观察图的节奏调整阅读速度!
有些绘本是文字描述为主,有的则是故事的秘密藏在画面里。
孩子用眼睛抓取图画中的信息,我们则用声音补足文字里的信息。
如果画面细节丰富,孩子自然愿意仔细观察图中的故事,用想象把故事情节连接起来。
但有的绘本文字细腻文字量大,但图片偏简单,这时候我们读的时候就要适当缩减文字信息,减少让娃“干等”的时间,把情节延续下去。
|拜托!千万别在娃最想读一本绘本时,去教识字和拼音。
读一本书和谈一场恋爱一样,一旦变得功利,浪漫和幸福感就会大打折扣。
所以,每天阅读的时间就是享受故事和画面之乐的时候。识字、拼音、认知,如果能捎带手的让孩子自己记住是极好的,但如果把一本绘本当成教材,那真是杀鸡用牛刀了。
等娃真的爱上读书,她自己都会变成小海绵,主动汲取汉字的营养,主动识字起来,那简直是一日千里的进步。
反过来,要是劝着娃在故事里认字,没必要啊没必要~~
|小心!当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千万别打断。
如果让孩子们投票最讨厌老爸老妈的瞬间,我盲猜“好为人师”能凭实力闯进三甲。
孩子都是魔法师,我们经常会发现,你给他讲的故事和他讲出来的故事简直是面目全非。
所以呐,咱当父母会“帮忙”进行修正。
其实啊,孩子们有时候把故事讲变了是因为他忘了细节,于是开始编……
可是编故事的能力更加珍贵啊!
这时候,用提问的方式,让娃把新的故事自圆其说不是更好?
|放心!相比散装普通话,原装方言故事也挺好!
早几年二姐在深圳和广州做阅读推广的讲座。
讲座结束,有些麻麻说,粤语说惯了,广味普通话连自己都听不懂。有时候,家里是长辈、阿姨给娃读书的时候,也常会有方言化阅读的问题。
但其实,给娃读绘本,只要娃能懂,就没问题。
父母家人讲读故事,讲的就是一个阅读的温度,越是能表达真情实感,越是真实自然越好。
要不,咱讲起来故事的意义还不如一个故事讲读机了。
说到底,给6岁以前的娃读绘本,二姐的六字箴言是:
别放弃,放轻松。
人生漫长,但能随心所欲的读书时光,大概只在学龄前和退休后吧。
在6岁以前,无论读什么,怎么读,建立阅读的兴趣最重要。
让娃自己发现:
阅读,是建立我们和世界联结、理解世界的有效方式,书里,有我们心中问题的绝大部分答案。

激发阅读的兴趣,又给与阅读的自由,这就是胖萌同学热爱阅读的真相。
如果你还有哪些亲子阅读的问题,就去她们的阵地直接提问吧!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