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一点、养个宠物、吃上益生菌,能避免孩子过敏吗?
本文转载自:卓正诊所Distinct Clinic
:
孩子过敏是目前让家长头疼的问题,不能吃鱼、鸡蛋;一到春天鼻炎就犯;害怕长大哮喘等等。
怎么预防,让孩子避免过敏成了关键问题,比如卫生假说的「脏一点」接触更多的微生物,家里有狗或者猫,吃益生菌多补充些菌就能避免过敏吗?接种疫苗后会更容易过敏吗?是要避免感染呢,还是要避免过敏呢?目前认为怎么做最好呢?
请看卓正诊所张磊医生的这篇文章吧,写的很棒,更新了我很多关于预防过敏的知识点,果然是知识不搞透就是不行。
P.S.补充一点,自然分娩,孩子会接触到妈妈阴道菌群,这对孩子自身菌群的建立非常重要,但是不要给剖宫产的宝宝口鼻种植妈妈阴道菌群,这样没有发现有益处。
下面是正文,如果一遍看不懂,那就只看最后的建议,按照执行就行了。
本文作者:张磊医生
很多家长都很注重孩子生活环境的干净卫生,尤其是在疫情期间,有些人恨不得把家里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消毒,杀灭所有的细菌和病毒(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也许有家长也听说过“卫生假说”,不由得担心,环境处理得这么干净,会不会让孩子更容易过敏呢?
我来讲一讲“卫生假说”和有关它的争议吧。
什么是“卫生假说“?
1989年,英国流行病学教授David P. Strachan发现,在大家庭(兄弟姐妹多)长大的孩子得过敏性鼻炎的比较少,他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孩子更多地暴露于哥哥姐姐带来的微生物环境中,降低了过敏的风险,而提出了“卫生假说”。
之后过敏和免疫专家们对这一假说进一步探索,发现除了大家庭之外,清洁的水和食物、卫生设施、抗生素和疫苗、分娩习惯、从农场到城市等等减少微生物暴露的因素,都和特应性疾病(过敏性鼻炎、哮喘、湿疹等)有关。
卫生假说是这样解释的:我们身体里的免疫系统有两个军队,Th1军队对抗细菌、病毒等外来微生物,Th2军队对抗过敏原。当孩子生活的环境太干净,接触到的微生物太少,Th1就表现得弱一些,而Th2就变得过于强大,严格排查过敏原,并作出“过激”反应导致特应性疾病的发生。
好为难,不卫生容易感染,太卫生容易过敏,我们怎么做才好呢?
千万别矫枉过正,卫生假说之所以到现在还只是假说,不是定论,是因为卫生假说还存在争议,有一些研究结果并不支持卫生假说。
家庭清洁消毒会增加
特应性疾病的风险吗?
按照卫生假说,家里清洁消毒,减少了微生物的暴露,应该会增加特应性疾病的风险,但是却有恰恰相反的研究发现:西班牙和南欧的一些国家人均家庭漂白剂(含氯杀菌剂)的购买量是最高的,但特应性疾病的发病率相对较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家庭漂白剂人均使用量不到西班牙的1/30,但特应性疾病的发病率却相对高。
这可能是因为,常规清洁和消毒家居环境,对减少暴露于细菌的作用是有限的,也可能还因为特应性疾病的发生有很多因素的交互作用。
接种疫苗会不会和
特应性疾病增多有关?
随着疫苗接种率的提高和特应性疾病发病率的增加,有人担心是接种疫苗降低了感染几率,导致了特应性疾病的高发。
不过,流行病学研究也并没有拿出实锤,来支持接种疫苗和特应性疾病的关系。有一项研究发现麻疹疫苗接种可能增加特应性疾病的趋势,但其他流行病学研究并没有类似的发现。
Hurwitz在美国的一项研究中报告说,接种疫苗的儿童哮喘患病率比不接种疫苗的孩子增加了两倍。不过作者认为,在疫苗接种率高的国家中,选择不为孩子接种疫苗的家庭非常特殊,与接种疫苗的孩子有很多不同,不能把哮喘发生率的降低完全归功于没有接种疫苗。
Ring及其同事在一项经过严格控制的研究中发现,百日咳疫苗接种率很高的前东德人患哮喘的比例反而比西德同龄人低。
总而言之,现在没有确实的证据认为接种疫苗可以增加特应性疾病的发生。
养宠物会不会减少
特应性疾病的发生?
养宠物家庭的孩子会通过宠物接触到更多的细菌,比如宠物排泄物中的细菌。卫生假说认为,生命早期暴露于细菌中的内毒素似乎会降低特应性疾病的发病率,那养宠物能不能减少特异性疾病的发生呢?
不同的研究结果大相径庭。
有的认为出生时接触宠物能够降低过敏性疾病(包括哮喘)风险(研究对象是没有哮喘家族史的人)。
有的认为猫降低了哮喘风险,狗却增加了哮喘风险。
有的认为猫和狗都没能降低哮喘风险。
有的认为接触猫增加4岁出现严重哮喘风险,降低5岁喘息风险,增加7岁喘息风险,却和8岁的哮喘风险没有关系……
因为研究发现差异这么大,目前建议:不要为了预防过敏而养宠物或放弃宠物(不过,已经对宠物过敏的人还是需要回避过敏原)。
补充益生菌会不会
减少特应性疾病?
既然微生物暴露减少了会增加特异性疾病的风险,那么补充一些益生菌这类的微生物,会不会减少特异性疾病呢?
有研究表明,孕妇在产前2周口服益生菌,宝宝出生后也吃益生菌到6个月,没有发现补充益生菌对孩子的湿疹、过敏性鼻炎、哮喘的预防起到任何有益作用。
也有数据表明益生菌在免疫紊乱时有积极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还不确切,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一句话,没有充足证据认为补充益生菌能够降低特应性疾病的风险。
那究竟该怎么办?
目前比较推荐的增加微生物接触的做法有:鼓励自然分娩(宝宝能够接触到妈妈产道的细菌);
母乳喂养(宝宝能吃到妈妈皮肤上的细菌);
通过运动增加社交接触,参加户外活动,减少在室内的时间;
恰当使用抗生素(不滥用)。
这些做法利大于弊,是鼓励的。
至于其他,建议家里该怎么清洁就怎么清洁,孩子该打疫苗就打疫苗。如果家里没有人对宠物过敏,想养就养,不想养就不养……这些做法不需要因为“卫生假说”而改变。
参考文献:
1.Bloomfield SF, et al. Too clean, or not too clean: the hygiene hypothesis and home hygiene. Clin Exp Allergy. 2006, 36(4): 402–425.
2.MAYOCLINIC. (2019-03-14)[2020-03-03].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childhood-asthma/expert-answers/hygiene-hypothesis/faq-200581023
3.Okada H, et al. The 'hygiene hypothesis' for autoimmune and allergic diseases: an update. Clin Exp Immunol. 2010, 160(1): 1–9.
4.LIVE SCIENCE.(2016-03-17) [2020-03-03]. https://www.livescience.com/54078-hygiene-hypothesisl
5.Ege MJ, et al.Exposure to environmental microorganisms and childhood asthma. N Engl J Med February 24, 2011 2011; 364:701-709
6.U.S. FOOD DRAG ADMINISTRTION.(2013-03-28)[2020-03-03]. https://www.fda.gov/vaccines-blood-biologics/consumers-biologics/asthma-hygiene-hypothesis
7.Dick S,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associations between environmental exposures and development of asthma in children aged up to 9 years. BMJ Open. 2014 Nov 24;4(11):e006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