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脉”还能候出子宫肌瘤?
:今天学习涩脉的用法。
王光宇从事医疗、科研及教学工作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脉诊,独树一帜,笔者有幸随之学习,将自己的一些经历介绍如下。
01
中医脉诊有着悠久的历史,公元前五世纪,著名医家扁鹊擅长候脉诊病,《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曰:“今天下之言脉者,由扁鹊也。”
李时珍《濒湖脉学》汲取明代以前的脉学精华,载二十七脉,编成“七言诀”。
笔者从师于王教授,就涩脉而言,略有新知。
虽然中医讲究“四诊合参”,但中医切诊对医家的诊断基本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做到心中了了,指下已明,不但免去了一些不必要的检查,而且可以发现未知的疾患。正所谓“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才能做到大医精诚。
02
本着老师要将脉诊发扬光大的精神,我们都愿意毫无保留地将其方法公布于众。
涩脉临床多见于气滞血瘀。
老师将涩脉分为:涩、稍涩、稍许涩、点稍涩、点涩、点点涩、似点点涩等几个层次。
他认为尺脉不但候肾和命门,在女性还候子宫、卵巢、输卵管等。
03
例一
沈某,女,38岁,职业:教师。就诊时间:2005年4月5日。
患者自述:月经不规律,白带增多、清稀,曾以盆腔炎治疗无效。
笔者脉诊记录:双尺脉较沉,左尺点稍涩。
舌诊:舌苔黄,舌根左侧轮廓乳头隆起,舌下阜左侧肿大,舌下静脉色稍紫黑。
怀疑其有左侧卵巢囊肿,嘱其先做妇科B超。
某医院B超显示:无异常。再次凭脉后嘱其去正规大医院做。次日晨B超:左侧卵巢见34mm36mm32mm液性包块,提示:左侧卵巢囊肿。
例二
李某,女,30岁,职业:农民,就诊时间2005年8月3日。
患者自述:平素腰骶部酸痛,白带增多、色黄,经期延后7~8天,性格内向,不擅交往。
脉诊左右尺脉极沉,左尺稍涩,右尺稍许涩。
舌诊:舌苔黄厚腻,舌根轮廓乳头隆起,舌下阜肿大,舌下静脉曲张,色紫黑。
怀疑其有子宫肌瘤,嘱其做妇科B超。其笑而拿B超单:“不用做了,您诊对了,刚做的,子宫肌瘤”,B超示:子宫后壁见42mm36mm46mm大的子宫肌瘤。
04
讨 论
脉象是手指感觉脉搏跳动的形象。
人体的血脉贯通全身,内连脏腑,外达肌表,运行气血,所以脉象能够反映全身脏腑的功能、气血、阴阳的信息。关键看医家在临床工作中有没有留心去观察、体会、总结,想办法识别这种信息。
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属于中医“癥瘕”范畴,多因脏腑不和,或七情内伤致气机阻滞,瘀血内停,气聚为“瘕”血结为“癥”,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所以古人以“癥瘕”并称。
例一中的沈某,涩脉出现在左侧,再根据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个脏器既是一个部分,又是一个整体,舌尖舌下阜系带候上焦,舌根舌下阜候下焦,左侧隆起和肿大示病位在左侧。
例二中的李某,两尺脉出现涩脉,轮廓乳头隆起,舌下阜肿大,示病位出现在下焦正中。
根据涩的程度加上平素性情压抑,舌下静脉曲张,色紫黑,经期延后,示气滞血瘀,可以怀疑为子宫肌瘤。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祖先遗留下来的精华部分有待后人去继承,去创新,去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王光宇精准脉诊带教录(一)》,王光宇、陈嘉彬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2008.11。本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封面图来源于摄图网。
//////////
猜你喜欢,点击可:
为何滑涩之脉均可主孕?
诊脉达变 | 说说“神奇”的脉法
脉诊的意义 —— 定性、定位、定量、定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