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五老上书 —— 对修订中医学院教学计划的几点意见(下)

五老上书 —— 对修订中医学院教学计划的几点意见(下)
:今天继续看看历史上著名的“五老上书”(秦伯未、于道济、陈慎吾、任应秋、李重人)。

3
中医课程内容的安排问题

中医学院现行教学计划所设置的十五门中医专业课程,通过六年来的教学实践还是适合的。

尤其是卫生部直接领导的五所中医学院主编的中医讲义,有系统有条理,简明扼要,文字浅近,对目前一般高中学生水平来说,还是适用的。因此我们认为这十五门讲义基本上还可以用。

不过为了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并与教学时数的增加相适应起见,都有重新安排补充教材的必要。

例如:《内经讲义》过去只讲120小时左右,假如增加到488小时,是不是原有的讲义不适用了呢?

我们认为原讲义仍然适用,因为它简明浅近,新入学的高中生容易接受,可以在70~80小时内讲授完毕,使学生有一个总的概念,也是对祖国医学的理论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

然后再精选《内经》里的原文(也可删节)一百篇左右,用300小时左右加以精讲,务必将每篇大的原则、细的节目,解释得清清楚楚。

解释的深度应按各篇具体情况而定,使之通过较深透的理解,从而获得中医基础理论的实质。

其它各科也可以按此类推,适当的选授一些各该科有关的原文。

这样讲义和补充教材相结合的优点有三:

首先是充实了讲义的内容,大大加强了讲义的深度;

其次是增强了学生阅读古代著作的能力,给他们今后钻研中医学一把开关钥匙;

第三,真正保证了教学质量,使教与学方面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

现在北京中医学院毕业生的脑子里,装有不少似是而非,似懂非懂的东西。

例如,他们经常讲“肝肾同源”,问他如何同源,没有一个学生能在基本理论中找到答案。有的看到“肝为妇女之先天”一语,竟以为妇女身上真有与男子不同的“先天”似的。

所以最近毕业班绝大部份学生,都提出补讲《内经》原文的要求,甚至有的还提出具体篇目,要求讲“至真要大论”、“调经论”、“灵兰秘典论”等篇。

这就是他们在临床上深感理论不多,理论不深,联系不起来,解释不下去,因此提出这种迫不及待的要求。

根据这种情况,如果不采取讲义与补充教材相辅而行的办法,很难设想今后学生的质量是否可以提高。

4
大力提倡读书(包括背诵)风气,
练好基本功

根据学习中医的特点,单靠课堂讲授还不解决问题,课堂讲授的时间加的太多,也不是最好的办法。

最好是除课堂讲授以外,要有充分的时间由老师带领,指导学生读书,把指书一项,正式列入教学计划的时数之内,只有课堂讲授与指书并重,才能学得更深更透。

中医学院须大力提倡读书风气。当然在学校学习期间都可以叫作读书,这是广义的。

我们在此提倡的读书,是学习中的一种方法,是指高声朗诵,口不绝吟而言。朗诵读书,不仅可以帮助记忆,还可以帮助理解。许多不懂的东西,可以读之使懂,不通的可以读之使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

从语言发展来讲,人类是从口头语到书面语,这是丰富学识最有效的办法。

中医学院究竟要读些什么书呢?

除十五门讲义以外,我们认为各课的原文补充教材一般是可以读的。

例如《内经》原文百篇,《伤寒论》、《金匮要略》、《本草经》等均可以读。

读的内容,应分做精读和泛读两种。

精读,不仅要求背诵,要读的深,读的细,读的透彻,还要反复玩味,深思研究,甚至包括批注、作笔记等等。

泛读,在一定程度上,不要求那么深透,或者读懂了,或者能背诵了,或者有一个较深的概念就行了。这两种读法可以相辅而行。

只有精读,没有泛读,其见者小只有泛读,没有精读,是无根之木,没有基础。

有了精读,在语言文字方面下了功夫,便具有最基本的阅读古医书能力,才可以进行泛读。精泛并举,是完全必要的。

因此,读书虽是一种方法,是学生自己的事,但一定要有安排和指导。

我们所拟出的新的学时计划,其中就安排了指书的时间。

在这时间内,教师要亲自去指导,主要是指导学生如何读,包括选材料、个别讲解、组织讨论、做笔记,背诵等。

因此指书的重要性,并不次于课堂讲授。

强调了这个时间的重要性,明确地列入教学计划,不能为任何时间所占用,才能保证练好中医的基本功。

5
怎样突破文字关

中国文学与中国医学向来有密切的联系。

历代的大医学家大都是具有很好的文学修养,因而他们的著作才流传于后代,而文学家也浏览过医学书籍,如《内经》是当作“子”书读的。

远的例子不举,近代医家如曹家达、陈无咎、恽铁樵、陆士谔等,他们对中国古文学都有修养或著作,不突破文字关必不可能深造。

“医古文选”这门课,是为提高阅读中医古书的能力而设立的,其用意甚善。惟时数太少,所选内容有局限性,而又没有要求精读背诵,因之达不到要求。

我们意见,医古文选的内容须大大扩充,可选百篇左右的古文和六十篇左右的医古文,其中还要包括一部份音韵训诂常识,熟习和掌握一些词汇、音义等,同时要求学生课余写些毛笔字,以便养成书写端正的习惯。

其他,如体育课最好安排太极拳,如有条件,气功课可提前上,使学生在长期锻炼中,既有深刻的体会,又可达到强身保健的作用。

最后建议在卫生部领导下,召集全院教师和学生代表开一次较长时间的教学会议,共同讨论。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

注:本文选摘自《任应秋论医集》,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84年11月。本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封面图来源于摄图网。
猜你喜欢,点击可:
肖相如:“读书无用论”重新泛滥的根源是“没有读好书”
蒲辅周先生怎么读书?
学好《伤寒论》的三步曲 | 伤寒

健康|快乐|自由中医肖相如
识别加关注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投稿请发送至:xiangru66@qq.com
新浪搜索:中医肖相如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