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性流产的准妈妈们,到底该“动”还是“静”?
:对于习惯性流产的准妈妈来说,孕期到底应该运动,还是应该卧床休息?
对习惯性流产(滑胎),医界不少同志注意“静”,强调孕妇休息,若“见红”则主张绝对卧床,孕妇及家属也把“休息”作为保胎的关键,似乎活动则动胎,因而恪守一个“静”字。
这是思维上存在问题。
1
其实,固胎之要不在静而在动,何以言之?
人之气血贵在流通,气血怫郁,百病生焉,适当地活动可使气血流通而利于固胎,若过于休息或卧床,“久卧伤气”使气血壅滞,胎何以固?此其一。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泉,脾胃健,气血充,胎得养,始易固。
适当地活动可促进食欲,利于脾胃之受纳与运化,若过于休息或卧床,则影响食欲,不利于气血之滋生,此其二。
欲使胎固,调神十分重要,神宁则胎安。适当地活动可使神畅,若过于休息或卧床,常使孕妇体安而神不宁。
躺在床上,时时担心流产,精神常处于紧张状态,“恐则气下”,不利于固胎,此其三。
2
谚云:山野村妇堕胎者少,其理安在?即在于农妇有较多的活动,体动而神安,气血畅而脾胃健,则胎健而固。
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不少妇女怀孕之后常注重膏粱厚味和休息,所谓保养身体,其实,恰恰保养失当。
再者,“动”和“静”是辩证的统一体,目前由于社会生活条件的改善,妇女怀孕后,常重视休息而忽视活动,医者治病必须分析“人事”,不注意此,就不能确定十分正确的治疗原则。
笔者对习惯性流产患者,强调适当地活动,反对过多卧床,兼服自拟方固胎饮,主要药物:菟丝子30克,桑寄生30克,杜仲15克,意在宁肾以固胎气,屡屡获效。
3
靳某某,女,26岁,已婚,工人。初诊:1981年10月25日。
主诉:妊娠50天,阴道大出血1天。
现病史:患者因多次流产,本次妊娠后即请假病休,极少活动。就诊前一天午睡时,因风将窗户吹开,起床关窗遂“见红”,而住内科病房。妇科会诊,建议中止妊娠。
既往史:既往流产三胎,均在妊娠50日左右。
诊查:患者神情默默,已两餐未进食矣,脉滑而少力,舌正红苔薄白(已予补液治疗)。
辨证:肾气虚胎元不固,少动而气血失畅,胎元失养。
治法:补肾气以固胎元,下床活动(拔掉输液)以运体。
处方:自拟固胎饮:菟丝子30克,桑寄生30克,杜仲15克,水煎服,日进二剂,分四次服。
再诊:1981年10月26日,服药二剂,并在户内适当活动,一剂后“见红”减少,二剂后出血已止,孕妇神情始舒,已思进食,且稍加活动身体舒适。
嘱以原方间断服之(1~2日一剂),并每日坚持适当活动,至妊娠3月停药,后足月生一男婴,母子康健。
“动”与“静”一字之差,思维之游刃跃然其间。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刘亚娴医论医话》,刘亚娴著,学苑出版社出版,2009年9月。本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封面图来源于360图片。
//////////
猜你喜欢,点击可:
分经养胎:藏在“月份”中的健康秘密
当归真的是“妇科之圣药”吗?
孕期生病了,并不是那些中药都不可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