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也能开一个“十全大补汤”,你知道吗?
:针灸处方与中药处方,都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治病方案。今天一起学习一个“十全大补针灸方”,此针方是王乐亭老医生仿效著名的中药方剂十全大补方,选用适当的穴位组成的,或许对您的针灸临床有一定的启发哦!
十全大补汤方,是《医学发明》中的方剂,系由八珍汤加黄芪、肉桂而组成,其功能为补益气血,主治虚劳喘嗽、遗精失血、妇女崩漏、经候不调等证。
王乐亭老医生一贯重视中医基础理论在针灸临床上的运用,他仿效古代有名的中药方剂,选用适当的穴位以组成疗效相似的针灸处方,十全大补方就是其中的一个。
十全大补方中除了党参、茯苓、白术、甘草益气,和川芎、当归、熟地、白芍补血外,尚加用甘温之黄芪和温肾助阳的肉桂,使之脾肾双补,阴阳两顾,因而补益作用较强。
王氏针灸处方十全大补方的组成是:
合谷、曲池、内关、足三里、阳陵泉、中脘、太冲、三阴交、章门、关元
显而易见,它是在手足十二针方的基础上加减而成,也就是用手足十二针方,加脾之募章门,胃之募中脘,小肠之募关元,以及肝之原穴太冲。
其功能是补气血,健脾胃,养心气,滋肝肾,通经活络。
手足十二针方偏于疏调,十全大补方偏于调补。
1
十全大补方中章门,功能为补五脏,安精神,开心益智,消胀化食,有人参之功效;
足三里,祛风寒湿痹,能升能降,止汗除热,健脾消食,有白术之效;
内关,降胸胁之逆气,行气血,止心下结痛,除烦满,健脾利湿,有茯苓之作用;
中脘,主五脏六腑,坚筋骨,长肌肉,增气血,调阴阳,有甘草功效;
三阴交,主妇人经血不调,生血养血,止咳逆上气,为足三阴所主,功同当归;
曲池,主中风寒痹筋挛,妇女血闭,专搜血中之风,治同川芎;
太冲,主邪气伤阴,止腹痛,行血痹,除坚积,入厥阴、少阴,治阴虚小便不利,疗效同芍药;
关元,主胞宫逐瘀血,生新血,填骨髓,长肌肉,有同地黄之主治;
合谷,主卫气不足,疏通经络,入太阴止汗、发汗,有同黄芪之效;
阳陵泉,主上气咳逆,补中益气,祛风寒湿痹,舒筋利节,有同肉桂效力。
用针刺穴位仿中药性能而组方,实属绝妙。
2
临床应用:十全大补方主要用于虚损诸证,概括起来可有以下几种证候。
一、气血不足,心脾两虚:多因劳伤过度,思虑伤脾;或久病失养耗伤元气,损及心脾;或因失血过多,气血难生。
主要表现为少气懒言,语言低微,食少便溏,头晕目眩,自汗心悸,手足麻木,舌质淡,脉沉细弱等证。
二、脾肾两亏,先天后天失养:多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或久病消耗,房劳过度,中气下陷,肾气不固所致。
主要表现为食少纳差,消瘦萎弱,精神疲惫,腰脊酸痛,头晕、耳鸣、便溏、尿频、舌淡、脉虚弱等证。
三、肝肾两虚:多因年老体弱,肾精耗竭,或久病消耗,或高热病后以致肝肾阴亏。
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五心烦热,心烦易怒,腰酸足软,小便频数,脉细数,舌质红,少苔等证。
从上述证候来看,主要包括临床所见的神经衰弱、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后期、久病体弱、老年病等。因此,对于虚损诸证的治疗或老年病的预防保健都有一定的价值。
3
另外,在针灸补益保健方面,他认为使用灸法也有相当的效果,即所谓保健灸法,这也是他用以自我保健的方法之一,并编下一首歌诀(保卫老年健康歌):
年过七十保健康,
穴取关元功最强。
夏秋交时灸五百,
不但无病寿能长。
具体方法:用艾炷灸关元穴,按年龄的灸法,三十岁可三年灸关元,三百壮;五十岁可二年灸关元,三百壮;六十岁可一年灸关元,三百壮;七十岁每年灸关元,五百壮。
注:本文选摘自《王智贤老中医六十年杂病治验实录》,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07年1月。本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封面图来源于摄图网。
猜你喜欢,点击可:
肾虚 | 你有慢性疲劳综合征吗?
肾虚 | 补肾能治顽固性失眠吗?
总调气血阴阳的「万能」针灸方 —— 「手足十二针」方
健康|快乐|自由中医肖相如
识别加关注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投稿请发送至:xiangru66@qq.com
新浪搜索:中医肖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