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收藏!带脉引经药六组
:今天跟着朱小南先生学习带脉的引经药。
带脉的引经药,《奇经药考》及《杂病源流犀烛带脉病源流篇》,都有记载。笔者归纳先贤的经验,补充一己之得,将带脉药分类如下。
01 升提带脉
升提带脉 :升麻、五味子。
升麻,《奇经药考》认为能缓带脉之缩急,笔者认为以升提带脉的弛松为妥,凡㿗疝、肾著等症都可应用,甚至带下崩中久陷者,用本品颇验,都取其升提之力。
五味子为带脉药,《傅青主女科》宽带汤用五味子,谓:“或疑方中用五味、白芍之酸收,不增带脉之急而反得带脉之宽,殊不可解”;
他又解释:“用五味之酸以生肾水,则肾能益带,似相碍而实相济也。”
笔者不能同意他的论点,因为五味子的性能,正如李东垣所说:“补气不足,升也,酸以收逆气”(《本草纲目》五味子条所引),盖味酸能收敛带脉,补气则巩固它提系的功能,而奏升提之效。
02 固托带脉
固托带脉:龙骨、牡蛎、乌贼骨、樗白皮。
《奇经药考》认为“龙骨治带脉为病”,盖带下久陷,非固托不能奏效。
除龙骨外,尚有牡蛎、乌贼骨、樗白皮都有固托带脉的功效,带下日久,上列诸品均可选用。
03 止带脉之疼痛
止带脉之疼痛:白芍、甘草。
《奇经药考》认为“白芍治带下腹痛”,又说:“甘草缓带脉之急”,凡是带脉失调而发生疼痛现象,芍药、甘草二者并用,有协同安抚带脉,而收止痛之效。
04 温带脉之寒
温带脉之寒:艾叶、干姜。
《奇经药考》认为艾叶能温下焦,暖胞宫,所以能祛带脉之寒。
干姜辛热散寒,带脉受寒,则功能减退,弛垂而酸痛,用热药温暖,寒去而功能恢复,所以甘姜苓术汤中用本品,其理即在于此。
05 清带脉之湿热
清带脉之湿热:黄芩、黄柏、白芷、炭车前子。
《杂病源流犀烛带脉病源流篇》认为黄芩亦为治带脉病要药,凡带脉有湿热滞留,黄芩之外,可加黄柏。
如果形体虚胖,湿重而兼阴部痛痒并有浮肿的,可加白芷、炭车前子,以增燥湿之力,尤其白芷,《神农本草经》已述其治带下之效,近人更认为是治湿热带下的引经药。(《中药学讲义》第444页)
06 补带脉之阴
补带脉之阴:当归、熟地。
叶天士治奇经之法,以当归为治带脉病主药,“带脉为病,用当归以为宣补”。(《临证指南医案》第719~720页龚商年按语)
带脉阴虚营亏,当归之外,可加熟地,效力更为显著。
以上入奇经药品,仅列举其主要者以供参考,疏漏之处,在所难免,尚希同道不吝指教为感。
注:具体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朱小南论妇科》,朱世增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2009年1月。本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封面图来源于摄图网。
//////////
猜你喜欢,点击可:
从“奇经八脉”看妇科病
为什么辨证准确了,却仍然治不好白带?
妇科炎症别担心,“藤类药物”照顾您 —— 那些缠绵难愈的带下病,该怎么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