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提升销售,这几个品类值得关注!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后,受疫情及相关政策影响,零售药店的商品疫情防护物资以外,多数处于滞销状态,从而导致多数零售药店处于亏损状态。但透过此次疫情来看,人们对消毒、提高免疫力这两个概念的认知程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也提示我们,疫情结束,零售药店的部分品类商品或将迎来较大幅度增长,具体我们列举了4类供大家参考。
一、消毒用品
✔举例:酒精、84消毒液、免洗手消毒液(凝胶)、抑菌洗手液为代表。
☞增长理由:1.在本次的新冠疫情期间,75%的酒精、84、手消等均表现出良好的杀灭新冠肺炎病毒的作用,加上官方的宣导,人们对自身及周围环境消毒意识增强。
2.使用方便的消毒用品增长幅度可能较大。以手消、喷雾型酒精为代表,这两者单价都属于中高端价格,而且以往免洗手消毒液更多的在医疗机构的住院区域使用,但这两者最大的特点都是使用方便,尤其是喷雾型酒精及小规格的手消,携带也较方便,能随时随地的进行皮肤消毒。
综上,在疫情过后,消毒用品的销售情况可能较疫情期间有所回落,但总体较疫情之间会有明显增长。
二、提高免疫类商品
✔举例:增强免疫力类商品,以维生素C及提高免疫力类中成药为主。
☞增长理由:1.虽然在防治新冠肺炎时,官方并没有明确提到可以用增强免疫的药或保健品预防新冠肺炎,但从报道的消息来看,多数患者治愈为支持治疗,而且与自身免疫功能有较大关系。
2.从零售药店疫情期间的销售情况来看,维生素C的销量较疫情之前有明显增加,在03年的非典期间,维C的销量同样有较为明显的增长,而且维C能提高免疫力,虽然医学领域尚存在争论,但在普通民众中的认可度依然保持较高水平。
3.在官方的新冠肺炎治疗指南及各省市发布的新冠肺炎预防方中,中药的推荐度均属于较高水平,而且中医药在此次的疫情防控中也确实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因此传统中医药在群众中的认可度进一步提高。而且中医讲“治未病”“益气固表”,也标明增强体质的重要性,以玉屏风散为代表的益气固表方,在多数的预防方剂中均能看到玉屏风散的身影。
综上,疫情之后,人们对提高自身免疫素质的意识增强,可能会引流到社会药房中,购买相关的免疫力提高类产品。
三、家庭药箱常备品
✔举例:以感冒类药物、消化系统用药、退热贴、体温计、口罩为主。
解析:因疫情期间各地暂停药店销售止咳药、退热药的政策影响,疫情之后,不少家庭可能会在家庭药箱中备一些常用药物,如感冒药、消化用药、退热贴、体温计、口罩等为主,尤其是因口罩、体温计(以额温枪为主)的全国大范围缺货,这些商品的销量会较疫情之前有明显增长。
四、慢病用药
✔举例:以阿司匹林肠溶片、慢性呼吸道疾病用药为代表。
☞增长理由:
1.自2月上旬开始,全国多地开始暂停零售药店销售解热镇痛药、感冒药、止咳药、腹泻药等药物,而慢性呼吸道疾病用药(如哮喘、慢阻肺治疗药物)及以阿司匹林为主要成份的药物均属于下架药物之列。
2.其中阿司匹林肠溶片为诸多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基本用药,起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不可骤然停药;而对一些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来说,以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为代表的这类改善呼吸的药物,也不可骤然停药,突然停药可能危及到生命。
3.慢性患者本身属于易感人群,免疫力较低,加上医院环境的复杂性,而且医院门诊处方药物一般不超过1周用量。所以,在这次的新冠疫情之后,这类人群可能会减少前往医院购药的次数,转而在零售药店购买相关药物。
那么上述的理由1、2两点是想表明这类慢病患者可能根据药物有效的长短,在家中适当多备一些这些慢病用药;理由的第3点则是说明,在疫情之后,慢病患者可能更多会前往零售药店购买必需的慢病药物。那么综上3点,疫情之后零售药店的慢病品种可能会有持续性的增长。
以上列举的4类商品多于本次新冠疫情有或多或少的关联,在疫情之后,这些商品的销量较疫情之前或有较大提升,同时,零售药业也应加强这4类商品的品类建设,从满足不同顾客群体的需求入手,调整商品品类,以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
本文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药店人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