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中医的「卫」是白细胞和体温?

中医的「卫」是白细胞和体温?
:你觉得“卫”是什么?

01
白细胞的功用谓之“卫”

《内经营卫生会》:“卫气之在人身也,上下往来。”

《素问痹论》:“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剽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构成人体的单位叫做“细胞”。白细胞乃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其生长由网状细胞转变而来,更分化为白细胞母细胞及淋巴细胞,前母者,再分化为粒状球及单核球,后者变为淋巴球,这种生长,在血管外进行。

属于白细胞的这些细胞,是能随环境的条件,或物理的,或化学的,而变化的,能做变形虫样状的运动,因此,能够进出于微血管壁,这是白细胞最重要的一种功能。

这就与《素问痹论》“其气剽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与“营行脉中,卫在脉外”相吻合。

白细胞主要功能为吞噬作用,这种作用乃身体抵抗外来侵略的一种机制,亦为身体消灭无用或已死组织的重要作用。

白细胞的吞噬作用,赖其变形运动,乃由于假爪之凸出及原生质的退缩,故能渗出血管而至各组织,亦即《内经营卫生会》篇:“卫气之在人身也,上下往来”。

古人以人体一切疾病的发生,皆由感受风寒而来,而人不得病的原因是“卫固营守”。

成无己《伤寒论注太阳中篇》大青龙条:浮则为风,风则伤卫。

方有执《伤寒条辨太阳上篇》桂枝条:言外为阳,卫亦阳也,风邪中于“卫”则“卫”实,实则太过,太过则强,然“卫”本行脉外,又得阳邪而助之,则气愈外浮。

《医宗金鉴太阳上篇》:凡外因百病之袭人,必先于表,表气壮则“卫固守营”,邪由何入。

由上所引,则古人以“卫”的本能与白细胞抵抗外来侵袭的作用相近似。

在急性传染病初起时,有发热、恶寒、身体疼痛或不适症状,乃身体功能起抵抗作用,故为汗、为吐、为泻,有因药物助身体功能以排除病毒,有因人体自然疗能的一种现象;

这就是《调经论》所说“上焦不通,则皮肤致密,腠理闭塞,玄府不通,卫气不泄越,故外热”。

在皮肤方面,伤口染有病菌,发生红肿硬痛,这就是白细胞与化脓菌战斗,微血管充血,以便更多白细胞穿过血管,进行战斗,而皮肤因此就有红肿硬痛的现象。

若作战的部位不大,病菌不多,白细胞足以吞食病菌,而红肿硬痛就慢慢消退;

若病菌力量相当强盛,白细胞吞食了许多,它的本身也有死亡,于是成为脓液流出来,这脓液就是白细胞和病菌因战斗而死亡的混合物;

有的因脓液流完,病就好了,但有时因病菌毒力尚大,白细胞无法吞食全部病菌,而人体的抵抗力薄弱,那么,这种病就比较厉害,需要靠医生的诊断,药物的治疗;

这就与《内经》所说“壮者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血气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及《汤液》篇“精神弛缓,营泣卫除,故神去而不愈”,有大同小异。

而因古人所说“卫”的作用,其范围比较广泛,其意义比较含混,我这粗浅的引证,假如不至大错,则以古人的“卫”应该是指白细胞。

02
调温中枢与氧化的作用为“卫”

《灵枢本藏》篇:“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

人类和动物的体温,赖于血液循环,而血液循环又赖于氧化作用。

我们日常生活的时候,呼吸比食物更为重要,因此我们必须摄取空气中的氧,从血液循环运氧到各细胞,在细胞中起氧化作用,才能生热。

热的产生一方面由于体内物质的质的分解,因为分解,就发生一种活力,做生活资本,这种叫异化,或分化,体内的物质因异化而破坏、损失;

于是,我们摄取食物以弥补损失,经过消化,吸收,同化等作用,而构成和身体同样的物质,这叫做同化或构成。

异化与同化两个作用不断地在体内交互经营着,而生热,这就叫做代谢。

其他方面由于化学变化的结果,而其生出的处所,主要是肌肉,这就是古人以“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的意思。

而肝脏、肾脏等都能生热,如肝脏分泌胆汁,其工作一部就变为热,肾脏制造尿液,其工作一部也能变热。

以上乃体温的来源。

而人体始终能保持在37℃的常温,一方面由于散热,如大小便的排泄,呼气时的蒸散,皮肤汗腺的蒸发等,但主要是大脑的调温中枢使体温保持平衡。

这就是《灵枢本藏》篇所说“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亦即钱璜(《伤寒溯源论太阳篇》四逆汤条)所说:“其气直达皮肤,而为卫气,先充满于四末,然后还而温肌肉,密腠理”。

03
现代医家对营卫的见解

以上对“营卫”的引证,不过是一种肤浅的见解,兹引恽铁樵先生、陆渊雷先生对营卫的见解作为本文的结束。

恽铁樵先生于《伤寒论辑义按太阳上篇》:

卫之一字,如吾前节所释为躯体对于寒暖之抵抗力。

此抵抗力所以保卫躯体,故名之曰卫,卫不可见,故曰卫气,卫气何所附丽,乃附于营血,血之所至,气亦至焉。

苟血少即卫气弱,血无即卫气亦无,故不得血则无卫,此就卫气一方言也。

若就营血一方言之,血之所以遇寒而不凝,遇热而不沸,全赖卫气之调节,故营卫二字常并举,阳者外者也,阳者卫外而为固者也,正是说的这个;又营行脉中,卫行脉外,亦是说的这个。

血是在脉管中行的,故曰营行脉中,卫是在血中生出来的热气,就是现在人所谓体温,体温虽是在脉管之外的,血赖卫气以保护调节。

陆渊雷先生于《太阳中篇》营卫条:

《灵枢》所谓营卫者,营指血浆,卫指体温。

体温之来源在内脏,而随血行以温四未,血之行于脉中也可见,故曰营在脉中,体温之随血运行也不可见,故曰卫在脉外。

血之运行,至静脉血而还流,故曰精气之行于经者,体温之随血运行,至浅层血管而放散于外,故曰浮气之不循经者,营卫之故,如是而已。

谢利恒先生在《中国医学大辞典》,以“营”为动脉,“卫”为静脉。

由上所引,则恽铁樵先生以营为血液,卫为躯体对寒暖之抵抗力,与血之所以遇寒而不凝,遇热而不沸,全赖卫气之调节,所谓“卫气之调节”,乃指调温中枢之功能;

而陆渊雷先生亦以“营”为血浆,“卫”为体温,那么“营”指血液循环,了无异义,“卫”则涵义较广。

总之,古人对于一切名词,本无明确的界限,而我这未成熟的见解,亦不过作为一种参考而已。

注:本文选摘自《盛国荣论杂病》,朱世增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2009年1月。本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封面图来源于摄图网。
猜你喜欢,点击可:
中医所说的「气」到底是什么?
怎样用好“升陷汤”?那得从张锡纯的“大气学说”说起
解读“卫气营血”,参悟温病治疗 —— 对“在卫汗之可也”的质疑

健康|快乐|自由肖相如频道
识别加关注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投稿请发送至:xiangru66@qq.com
新浪搜索:中医肖相如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