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来的领导看胃病,用了这张古方疗效很好
赵岩,中医主治医师,医学硕士,运用纯中医手段治病,每日坚持看病读书,十余年野生中医,近年诊治数万人次。
前段时间经患者介绍,从北京来了一位领导专门看胃病,曾经也是频繁就诊于北京各大医院。根据患者病情,四诊合参,我选用了一张古方进行加减,患者通过对比已往就诊经历,对疗效很满意,并介绍他人来就诊。经过几次复诊调方,加加减减药味,患者说以前从没吃过疗效这么好的胃病中药,真是高手在民间。
中医要辨证,公号发布的所有方子万不可直接套用,尤其是爱好者,千万别用业余爱好去挑战别人吃饭的饭碗。
我用的古方很简单,就是栀子豉汤加味。栀子豉汤是见于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方子,治疗“虚烦不得眠”“心中懊nao”“心中结痛”“胸中窒者”“胃中空虚”“饥不能食”等症。
许多人都以为栀子豉汤是治疗失眠烦躁的方子,其实如果认真研究仲景原文,就会发现栀子豉汤对应的许多症状都是消化系统症状。我在山东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读过一本书,叫做《伤寒论疑难解读》,作者是伤寒大家李可绍老先生的高足李心机教授。李教授认为“虚烦”和“心中懊nao”不是心烦,这里的心其实是胃,直到现在,许多老百姓来看病所说的心口窝痛,其实就是解剖中的胃痛。所以李教授总结为胃中饥饿、纠结、灼热、嘈杂、欲吐又吐不出来的状态。
有些患者找我来看胃病,写病历主诉,有些患者尤其是老年人,他自己说不出来胃具体怎么不舒服,不是疼也不是胀,也不是恶心,也不是发堵,就是不舒服,青岛话叫做不shusuo。这种情况,用栀子豉汤的机会很多,但一定要根据具体病情做针对性加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其实,《神农本草经》明文记载栀子可以治疗“胃中热气”,《名医别录》也提到豆豉治疗“烦躁满闷”。所以栀子豉汤针对各种因素形成的郁热状态,具有很好的疏解作用。
我看到的资料,用栀子豉汤治疗胃病,登峰造极的大师首推叶天士先生,叶案中比比皆是,后人总结为微苦微辛法。因为栀子之苦,远远要轻于黄连、黄芩、金银花等,而豆豉之辛味,又远远要轻于干姜、半夏、细辛等,微苦微辛,对脾胃的刺激小,比较平和稳妥,这也是我比较提倡的,副作用小。所以有人说,栀子豉汤是辛开苦降的最经典组合。
最后我想说的是,许多疾病的治疗,患者遵医嘱配合很关键,比如忌口、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等。人本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患者虽多,高官来看病也是挂号排队等待,从未加塞插号,每次都是按照就诊的程序等待接诊。多年的经验,治病不仅是身体参与的过程,更是心理参与的过程,和善的心态对疾病的恢复有积极的作用。心态平和公正者疗效多佳,而处处想占便宜、投机取巧、心态不平和者,相对而言,疗效就差一些。
精、气、神,为人之三宝,调气调功能相对容易,而调神,调情志心性最难,不是我们这样普通医生所能做到的,只能靠患者自救。同样的疾病,比如胃病吧,有些患者心思重的可怕,想的太多,其疾病对心理的伤害远远大于疾病本身,甚至成了心病,反过来又作用于疾病,形成恶心循环,此种情形最不易治。这种情况适合去看名医,闪亮的头衔与响亮的名声,本身也是一种治疗。
明白人对忌口调护等很重视,按照医医生的要求去做,这对治疗非常关键。而有些人,虽然忌口写的很明白,却总是反复询问,自己的疾病在忌口的问题上和别人讨价还价,这很可笑,这样的患者疗效一般都不会好。疾病长在自己身上,首先要对自己负责。
作为医生,不懈追求的永远都是疗效。让更多无效的患者有效,让更多有效的患者痊愈,即便是必死的绝症,明知预后不好,也应当让患者得到应有的生命尊严,不怕砸自己招牌,尽心竭力而已!哪里有所谓的高手在民间,高手无非是善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而已。对于某类疾病而言,如果去年有效率是70%,今年提高到80%,这就是进步,就是平淡中的不平凡,干嘛去打不切实际的包票。
更多文章,们